返回栏目

2.敬虔的基督化人生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编辑:王敬之
2.敬虔的基督化人生



  主  | 王敬之

■ ■ ■ ■ 

 

 

 

各位主内的弟兄姐妹、传道人、长老、牧师们:我们上一次花了一点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了林牧师这个人——他的家庭,他的成长背景,他在语言、文学、神学各方面的造诣,以及对教会的贡献。今天我们来具体谈一谈,林牧师属灵遗产中最大的一个遗产:敬虔的基督化人生。

 

我们一同作祷告:天父,我们满心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主啊,你在这末世兴起余民教会,也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一位你的好仆人林大卫牧师。主啊,今天我们属灵的环境变得更加严峻,而教会属灵的品质日益下降,我们身上的责任和重担更是前所未有的艰巨。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主啊,我们更希望能够有从你那里来的力量。借着回顾林大卫牧师所留下的属灵遗产,求主能够帮助我们谦卑来到主的面前,获取属天的力量,把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也为自己的路,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至跛脚,反得痊愈。使我们能够在主的面前,成为完全的人,成为得胜的人,成为真正属上帝的人,成为主所喜悦的人。主啊,愿你的灵与我们同在。献上祷告,奉基督的圣名!阿们!

 

从某个方面来说,林大卫牧师所留下的属灵的遗产,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应当就是他敬虔的基督化人生。上一讲已经给大家讲过,他所写下的许多文章,因为电脑当时坏掉而不幸遗失了。文章可以遗失,财富可以散去,聪明可以埋没,但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失去,那就是一个人所形成的品格。

 

古时候的圣人,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人生,也没有多少人读过他们的著作,但是他们那照亮人的光辉品格,却与日月同辉,历久弥新。就算林大卫牧师没有留下任何文字,他所留下的基督化敬虔的榜样,也足以让我们警醒,让我们仰慕。

 

我想在此给大家说几个比较具体的事。上一次已给大家介绍过,我有非常难得的机会可以和林大卫牧师近距离的生活接触。我自己是一个起早的人。之前提到我们去温哥华开布道会,晚上我们住在一起,早上我一般都会在五点以前起床,我就看见林大卫牧师早已起来了。他起来也没有开灯,就是拿着一本《圣书》,跪在沙发前面祷告已经很长的时间了,当时我内心为之一震。因为老人家毕竟年纪大了,晚上睡觉也有好几次起床,却这么早就起来了,而且一直是跪着祷告,手上拿着一本《圣书》。这本《圣书》就是我最早在上海时就看见他早上拿着的《圣书》,一本小的《圣书》。他用一张黄色的纸把《圣书》包好,那就是他平时走到哪里,就带在手上读的《圣书》。

 

《圣书》对于林牧师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了。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说明熟悉到什么程度。我在1994年刚刚从印度教瑜伽那里脱离。在瑜伽里面,有当时自己的一些信仰,特别是对于牛粪有研究。因为牛粪和其他的粪便不太一样,它里面含有很多所谓能消毒的东西。所以在印度有很多人没有柴烧,就用牛粪来烧,牛粪里面大部分还是草,把它烤干以后,可以当柴烧,而且没有污染。我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给林牧师改,其中我就跟他谈到牛粪的这种消毒功能,林牧师马上脱口而出:“你是说《以西结书》的四章十五节吗?4:13-14耶和华说:‘以色列人在我所赶他们到的各国中,也必这样吃不洁净的食物。’我说:‘哎!主耶和华啊,我素来未曾被玷污,从幼年到如今没有吃过自死的,或被野兽撕裂的,那可憎的肉也未曾入我的口。’”这是先知的回答,下面这句就是当时林牧师当时所说的。15节“于是祂对我说:‘看哪,我给你牛粪代替人粪,你要将你的饼烤在其上。’上帝回答先知说,你既然是这样的,我就不让你吃那种污秽的东西,而是用牛粪代替人粪,因为牛粪更加洁净一些。这一节经文并不是普通人平时会注意到的经文,可是当我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林牧师他是脱口而出的,可见他对《圣书》熟悉到了何等的程度。

 

印度人的日常燃料

 

我在这儿还可以说一下,林牧师他不是只对中文《圣书》熟悉,他对英文《圣书》的熟悉也是这个程度。我自己常常生活在这两种语言之中,平时讲道、听道,大部分都是英文的,但是我读《圣书》还是以中文《圣书》为主。有时候要想英文《圣书》讲的是什么,说不出来,想到的还是中文《圣书》。但这问题在林牧师都是张口即来,中文也好、英文也好,甚至可以脱口说出希伯来文、希腊文是怎么说的。所以,林牧师他的属灵生活,祷告、读经,这都是他每天坚持的。

 

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如何得胜》,内中说:“要情辞迫切的直求,也要像基督那样,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他劝我们要过得胜的人生,首先就是要情辞迫切地恳求,祷告要恳切;第二,他说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所以我们要运用上帝的道、圣灵的宝剑,来攻破自己内心罪恶的营垒,因为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林牧师在别的文章中也写道:“祷告至少有一个好处,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是在祷告时发生的。”他自己的属灵生活,也是一边祷告、一边读经,用上帝的话来改变自己,用属灵的话来充实自己的心灵。

 

第二件事情我想说的是他如何利用时间。我所认识的林牧师,他一直带着一个录音机在身边。90年代我认识他的时候,已经有数码录音机了。他有一个小的数码录音机,什么时候讲道了,他就会把录音机打开,把道录下来。平时他不讲道的时候,有时间的话,他也会拿录音机录一段。有一些书,他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它翻译过来。比方说怀师母的生平传记有六大本,这六大本要译成中文那是很难的。我和一个朋友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把这六大本的简述本《怀爱伦略》,有40万字翻译了出来。林牧师就拿着录音机,对着书,把这六大本书的概要都录下来,成为很宝贵的遗产。我们通过这些录音,来了解怀师母的生平。所以,他一有空,要么就是写作,要么就是录音,总是传讲上帝的话语,是真正的爱惜光阴。

 

我们现今所处的世代邪恶,但是,这样一位爱惜光阴的老人、老牧者,他都会倾听每一个人的声音。无论从全国各地哪里来的教会、教友来找他,他从来不摆任何的架子,总是用心地倾听,然后尽其全力来给予帮助。林牧师他自己心地坦白、诚实、善良,所以他也认为所有带着问题来的人,也一定是抱着同样的想法、同样的态度来跟他谈。因此别人跟他说什么,通常来说他都相信。所以有人就认为林牧师这个人耳根子太软,人家说什么,不加分辨地就相信。我们要知道一个内心真诚的人,一个内心坦白的人,他不会去把别人想得很坏、不会认为别的人会用心机、或是半真半假的东西,他就是这样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人,就像他自己一样。还觉得大家讲得都是实话,非常透明。这老人就是有一颗童心,非常的真诚,非常的真挚,甚至于可以说非常的童真。

 

当时在上海沐恩堂,每次安息日的聚会,上午我讲完道,下午通常是作见证以及问答的时间。林牧师这个时候通常坐在第一排,认真地坐在那儿,听每一个人的见证,每一个人的分享。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上台分享的每一个人,看到林牧师坐在下面,他就会感觉到一种鼓舞,就有一种属灵的底气。林牧师也常常微微地点头、含笑,鼓励大家继续传道。许多人从他的微笑,从他慈爱的眼神、鼓励的眼神中得到许多的安慰和勇气。而有时在传道的时候,或对外作见证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难题,林牧师都会亲自地用《圣书》一一予以开导、解答、引导。

 

第四个方面,林牧师他处处严谨。平时老人家就像一位普通的老人一样,可是每一次上台讲道,他都是穿得西装笔挺,胸板儿也挺得直直的在台上讲道,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脸上容光焕发、一丝不苟。我在上海有一次上台讲道,分享个人见证的时候,林牧师在我上台之前,还走过来把我的西装拉拉正,领带系好了,他会说:“要的要的,领带要系好了才能上台讲道。”表现得非常严谨。

 

林牧师一直以严谨的形象示人

 

平时跟老人住在一起,你也会发现他个人的生活清清爽爽,个人的卫生干干净净,不留下半点不好的东西让别人来处理,也可以说他颇拘小节。在《圣书》里我们看到耶稣复活之后,祂也不是随便地把自己的细麻布和裹头巾扔在一旁,而是折叠整齐,放在一起。所以约翰看见,他就信了。林牧师他在细节上都是非常注意的。耶稣在《圣书》里给我们留下了榜样。为什么门徒看见就信了呢?为什么约翰看见就信了呢?说明耶稣平时睡觉、起床,他会把自己的衣服叠得好好的,放在那儿。

 

我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周恩来在十一二岁读书的时候,他每天睡觉都把自己的衣服叠好,然后第二天早上把它们穿好;做每一件事情都是井然有序,井井有条。所以,我们看到的林牧师,他在生活上非常严谨,但他对人的关怀也是非常细心。来找他的人很多,他又很忙,自己也没有做饭;但是每来一个人,他都会为其安排住的地方,然后去买一包榨菜,一个面包,再买一包牛奶(当时那种塑料包装的),安排一顿饭放在这儿。对每个人他都是这样做的,非常的细心、周到。

 

他做人也是特别慷慨。我昨天已经讲了,钱财对于林牧师来讲,就没有把它当回事儿。有时候他的儿女、朋友会托人带过来一些钱(我都看到过好多次),而他平时口袋里面会放一两百美金,有人有需要,他就随时拿出来给别人了。各地的教会到上海来募捐,他都是倾其全力予以帮助。他那么大的学问,深厚的学识,却不显山,不露水。

 

中国基督教两会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所以他从劳改农场回到上海,就出来主持上海沐恩堂的工作。全国三自两会马上吸收林大卫牧师为全国基督教协会的常务理事。他不仅仅只是上海的两会理事,他也是全国的常委。当时全国三自主席丁光训老先生,对林牧师也是非常尊重,敬重这位学识渊博、为人谦和、温良坦荡的老学者、基督徒、上帝的仆人。

 

我在上海和林牧师一起工作的时候,也常常有全国各地的教友来求问、帮助、解决问题,林牧师都一一接待。就算后来到了美国,也还有很多人写信给他,他都认真的、亲自地回信,打电话,不断地为这些事情祷告。也向他所认识的同学、朋友去募集资金等等。他一生仗义疏财,自己却安贫乐道。

 

我在上一堂已经讲了,林牧师从毕业后就来到当时的中华总会工作,而且他作《预言之声》的播音。后来他被选为中华总会的行政干事,就是第二号人物,来管理、领导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工作。但是解放以后,中华总会被撤销,林牧师也被控诉,直至被判刑入狱,生活一直是非常清贫。劳改农场怎么可能有很优厚的待遇。况且当时全国也都处在一个不是很理想的状态。他后来回到了淮南煤矿,通过考试,获得第一名,然后在淮南煤矿工作。在那儿工作了五年后退休,他的退休金是163元。这在1994年来说,其实也是比较低的了。

 

 

这样的一位老牧师,为主工作这么多年,到他年迈跟子女团聚到了美国的时候,我们教会没有给他退休金。林牧师仗义执言,直指教会出现的邪恶;教会出现了谬道,他都是拍案而起,奋笔疾书。在中国大家可能只知道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教会内的善恶之争》;在英文世界里他写了很多文章,惹怒了当时的教会当局,甚至于有一位会长还曾派人去跟林牧师说,要求林牧师重新受洗,要反省悔改。这个晚辈在老牧师面前显得尤为自不量力,自以为是。派来做说客的Doctor James Lee和他的妻子,一起来看林牧师。

 

我看见三个都快90岁的老人坐在一起,林牧师宣读他所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也是林牧师属灵遗产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以后再来介绍,这篇文章是关于《但以理书》每日常献的祭,这个内容的)。这场景非常的动人,非常的感人,80多岁的老人几十年没有见面,大家见面在一起就拿着《圣书》的问题,在一起来讨论、祷告。我作为一个晚辈,有机会常常看到林牧师和他的这些老同学、好朋友,这样的敬虔态度,感人至深。我现在想起来,也都是非常感动。我们今天的传道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是在谈教会的政治、谈自己的私事、为儿女的前途奔忙,还是在顾及教友的灵命、探讨圣书的真道?林牧师写的文章可以说笔锋犀利,就如同保罗说的一样。保罗说,“他的信又沉重、又厉害,及至见面,却是气貌不扬、言语粗俗的”(林后10:10)。林牧师为人极其谦和,可是他所写的文章却是笔锋走剑,如闪电、如雷霆;感人之处又如微风吹拂,如涓涓细流;可是他的力量所及,就如同大海的波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长远的感染力。

 

2005年的时候,总会大会正式承认林牧师的贡献。在这次大会上,单独请林牧师和林师母上台,把他介绍给全球的教友;表彰他,承认他一生的贡献。晚年他在美国,因为伴着儿女,就拿了绿卡。然后他写信来说,我的事情上帝看顾,美国政府给我太太多少抚恤金,我也因为从前在这边上过学、工作过,也拿到了老人的抚恤金。老人家一辈子为教会贡献,但是自己可以真正称得上是安贫乐道。希望今天的传道人、教会的义工,在我们为主工作的时候,能够像林牧师这样安贫乐道;对自己无所求,对人却大方慷慨。

 

2005年,林大卫牧师伉俪与总会副会长马可芬尼牧师

 

林牧师到晚年80多岁了,还笔耕不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圣书答问60课》,就是他退休后到美国和儿女同住时,为中国教会所写的。他同时也写了一份英文的。我们当时组建的机构每个月会出一份通讯,每一次林牧师在里面都会写一个圣书答问,作为灵修材料发行。在现在的安德烈怀雅各图书馆,还有罗马琳达的图书馆,都还有David Lin’s Collection,就是林大卫选集,把他的著作收藏。他晚年在罗马琳达教会,大家也选他做首席长老。

 

老人家晚年在教会的侍奉也是兢兢业业。作为一个首席长老,和牧师配合完成他的工作。但是当他年事已高的时候,他每次去教会都像以前一样认认真真,穿得整整齐齐走进教会。或者是习惯使然,老了毕竟有一些健忘症,有时进到教会以后,他就像以前一样,到了聚会讲道的时间,他直接上台就开始讲道,讲悔改饶恕,一连好几个安息日都是这样。大家都坐在下面静静地听,一直等他讲完。对老人家非常尊重,放弃原来的安排配合他。

 

可是最近中国年轻的一代,有些人不太了解林牧师,甚至对林牧师也开始说三道四,自以为是,对老人家表现出不敬,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一件事情。别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有一些人可能确实对林牧师他的学识、他的贡献、他的为人、他的品格、他对教会的贡献,以及全球教会对他的认可、评价、尊重,完全不了解,不知道林牧师不是一个普通的学者、普通的神学家,而是我们教会绝对属一而不是属二的神学家。他在属灵品格上的成就有目共睹,无论是信教的,还是教会外面的,没有人不敬重他的基督化的品格和他敬虔的人生。

 

我们也曾有机会对林牧师作过一次录像访问,一共录了八个小时的节目。林牧师给我们讲教会的历史,在中国教会发生的各样的事情。当时他吩咐我们,这些材料要等他去世以后才能公布。林牧师走了好些年了,但是我觉得有些内容,有些材料可能现在还不是公布的时候。但是对于他属灵的遗产,他对真理上的教导、理解,上帝所赐给他的亮光,这些确实是我们现在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罗马琳达华人教会

 

愿主帮助我们,站在林牧师这个属灵的巨人的肩上,走后面的路程,来扛起中国教会的责任和使命,而不是离他而去,走向另一个方向。

 

祷告:天父我们感谢主,感谢祢在中国兴起林大卫牧师,用他来树立一个属灵的丰碑。借着他给中华大地属灵的保障。主啊,让我们都谦卑自己,在主的面前学习他留给我们的属灵遗产,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奔走天国的道路。献上祷告,奉基督圣名!阿们!

 

END

 

 
 

林大卫牧师(1917-2011),原名林尧喜,广东中山人。父亲林葆恒是林则徐的侄子,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温哥华、泗水领事。林牧师出生于菲律宾,幼时体弱,母亲因而信主,受洗加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并将其奉献与上帝。青年时期献身传道,先后在桥头镇三育研究社、美国太平洋联合大学、华盛顿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神学院学习。归国后任《时兆》总编、中华总会行政秘书。1960年因信仰缘故被判劳动改造,至1991年始得平反。任上海沐恩堂主任牧师,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委。1996年退休,至美国与家人同在,继续为主作美好的见证,直到去世。

 
 
 

 

靠信心互相支撑,借见证互相鼓励,等你来关注!

 

相关阅读

 

林大卫牧师的属灵遗产之一——引言

 

复临信徒将走向何方

 

安息日复临信徒与福音派复临信徒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