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开卷有益!
开历史书卷,益处更显!
司马迁写史,认为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唐太宗倡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十六世纪的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更是说出了 “读史使人明智”的感悟。此三者之言,上至皇天,中至国家,下至个人,可以说,将读史的好处,道了个明白。
可是,历史书是什么呢?
托马斯·卡莱尔是十九世界英国文坛一位巨擘,在他写的《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中断言:“世界的历史,不过是伟人的传记。”
差不多同时代的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爱默生,也有同样的感慨:“确切地说,没有历史,只有传记。”
班固评论《史记》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究其本质而言,《史记》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人物传记,而且司马迁自己也认为是“成一家之言。”
或许,真的并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历史,有的只是人物的传记?
二
单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圣书》堪称世界文学的精品。圣书中的人物传记亦比比皆是,如《约伯记》、《以斯帖记》等为人物传记。旧约中如此,新约也不例外!新约中的福音书,岂不也是传记?
对于圣书中的历史人物传记,怀爱伦有这样的论述:
《圣书》中的传记,较比其他部分更具有教育的价值。这些传记与一切别的传记不同,因为它们都是绝对正确、真实的。任何有限的心智要想全然对他人的工作予以正确地解释,乃是不可能的。只有那位鉴察人心、洞悉人动机与行为之秘密的主,才能绝对正确地描写人的品格,或将人的一生加以忠实地叙述。只有在《圣书》中,才有这样的描述! (怀爱伦 《教育论》)
我们对于圣书世界中的古代历史人物的了解,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真实、公允的传记。通过圣书的传记文学,我们不仅看到历史中的人物,更是看到那创造天地的历史的主,是如何预言、指引历史中的人和事。
保罗说:“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腓4:8)
为敬虔、真实的人立传,以展示上帝在一些历史事件或人物身上的运行,上帝旨意的实现,上帝的品格及其在人与事之上的影响,并以此激励、警醒、启迪后来者,这应当是符合保罗“都要思念”的原则的。
《怀爱伦传略》,应当是这样的一本书。
三
本书原是怀爱伦六卷传记的节缩本,较为详细地叙述了怀爱伦丰富、忠诚、敬虔、乐助、神奇的一生。她既有着常人所不常有的经历与阅历,也有着与常人常有的生活体验与境遇。怀爱伦一生著述丰富、堪称世界多产妇女作家之最。与她的一生紧密相随的,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基督复临运动之后兴起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起源、发展及不断壮大与成熟的经历。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读怀爱伦的个人传记,实无异于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早期教会的发展史。
怀爱伦自己勤于写作的习惯,给作传的人带来很多方便。无论是事件的时间、地点,还是所涉及到的人物,以及怀爱伦个人的内心感受,都有原始的资料可循。故使这本传记的考据信实、义理透彻,而辞章也因怀爱伦优美的文笔而自呈特色。
一本好的传记,须为读者提供传记人物成长的时代与环境条件;揭示人物成长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与思想素质等多方面的素材,以及其它偶然与必然的主客观因素。《怀爱伦传略》的作者,在这一方面也下了很多的功夫。原文在交待每一事件时,几乎都不厌其烦地交待了时间和地点及当时的环境等各种因素。作者对人物的交待也很是详细,有时近乎到了刻板的程度。但作为传记,考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应当说,在这些方面,本书尽量做到了客观、公允。
传记文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从认识价值上来说,本书不仅能使读者更加真实、全面、平衡地认识怀爱伦,也能透过她认识复临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其他历史人物。能够让读者更清楚地认识当时的时代,以及复临运动本身。
从思想价值的层面来说,其效果也将是多方面的。读者可以循着历史的线索思想怀爱伦,亦可对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历史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与观点,进行思想与扬弃,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范围,修正或拓展自己的思想方式。
从历史价值上来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溯,可以对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得出更客观公正的结论,还历史本来面目。从教育价值上来说,读者无疑能从本传记中,得到很多的启迪与警戒。
从欣赏价值上来说,读者除了可获得一般文学作品的美的享受之外,还能更多地看到那引导怀爱伦一生与复临运动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带领着每一步,从而更能欣赏造化之主的恩德、信实与智慧。
从应用价值上来说,这本传记的作用也是独特的。译者相信,读者对传记中所表达的价值与原理,亦必多有认同。但认同不等于实践!
本书会带给读者许多的鞭策,促进读者用生命去实践那美好的原则,把握那不变的价值,美化自己的人生。
四
译者们觉得对翻译本书的心结、过程与翻译上的一些技术问题,应当有所交待。与原作者一样,译者对译著,特别是传记作品中的主人公,怀有深厚的情感。四十多万字的翻译,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身边也在发生着许多的事情,与书的一些人物与事件的经历,多少有相似之处。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传道书1:9-10)
“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上帝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传道书 3:15)。
不错,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事实上,读者会发现,在书中群相之中,总会有一些引起自己感情上最深层的激荡的人或事。
正因为如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心灵的震撼,有过许多次猛然觉醒的了悟,与许多次流泪呼应的经历。当然,也有在技术上处理一些字句的困惑,以及解决困惑之后的喜悦。内心的感受虽然良多,却必须忠实原作,而不能向读者倾泻,故有时也会有未吐不快之痒。这应当是译者之通“痛”。
本书中的人物,大多是以英语为母语之人士。在翻译对话时,我们基本沿用了原书的行文习惯。这在中文读者看来,可能感到有些奇怪。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读者们尽量能体会书中人物的生活情态,为还原历史提供一些语言学上的真。
在地名与人名的翻译上,也有一些考虑。首先在人名方面,除几位主要的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人物,按姓在前、名在后的方法处理之外,其余一致照英文习惯,且以中国正式出版所推荐的人名翻译法翻译。地方的翻译,也是如此。有些地名,在中文读者中也有固定的译法,这些我们尽量遵循。但大多数地名,则按音译出。
为方便熟谙中英文的读者对照,我们在人名与地名出现第一次时,均尽量标出英文。
另一个需要指出的问题是书报名。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均照坊间已有的方式译出。对中文中从前未有译文,或译名不为大众熟悉的,我们便照自己的理解直译了。读者会发现,本书后有人名、地名与书名三个附录,方便对照。
一本书的出版,从最初的选材,到最终的成稿付印,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且有许多的关心、支持与付出。首先,我们感谢评阅宣报出版社的授权,感谢国际华人事工(Chinese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使翻译与出版成为可能。
本书的初稿由王孝全先生译出,王敬之对全书进行了修改、润色和重译,特别与圣书教义有关的段落,和书中引用的怀爱伦的著作与论述,力图反映怀爱伦寓优美于简洁,寄有力于平直的文风;同时,对一些中国读者可能不熟悉的地方,作了简单的注解。拿单对全书三校其稿;建媛、天一对译稿进行了校读,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吴涤申通读了全书,给予了一些技术性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谢忱!还有很多其他朋友,都在不同程度上,为本书的最后成稿,作出了贡献,难以一一道尽。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必定仍有不少不尽如意之处或错误。一切错误均在译者。
我们希望藉着本书的出版,让读者对历史上的怀爱伦其人、怀爱伦的著作,以及对复临运动其事,有更进一层的了解。对于那位选召怀爱伦为信使、兴起与引导复临运动,以及掌管历史的上帝,有更进一层的敬畏。同时,藉着本书,更能使读者诸君更清楚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使命,以及当下的责任与义务,积极地投身于那改变世界的复临运动之中。是为序。
王敬之 王孝全 谨识
二00八年十二月廿二日
怀爱伦和她的作品
怀爱伦是谁?为什么成千上万的人认为,她的作品有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简略地说,她是一位得着非凡属灵恩赐的妇女。尽管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十九世纪(1827-1915)度过的,但通过她的作品和公开的传道事奉,已经给千千万万的人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尤其对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教友来说,更是如此!
她一生中有五千多篇文章在期刊上发表,还出版了26部著作;现在,从她五万五千页英文手稿中编辑出版126部著作发行到世界各国。[1]在整个文学史上,她可能是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女作家;在美国所有的男女作家中,她的作品是被翻译成外文最多的。她的著作主题广泛,包括教育、健康、预言、营养、文化、种族、语言问题、创造论和生命的起源……等等。其中,她论到成功的基督徒生活方式的名著,也是改变生活的名著——《拾级就主》[2]——已被翻译成144种以上的文字出版发行。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教友们认为,怀师母不只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他们相信,她是蒙上帝特别呼召的信使,引导世人重视圣书,帮助人们预备迎接基督复临。从十七岁开始,直到七十年后去世,怀爱伦一生见了大约两千次异象和异梦。她见异象的时间从不足一分钟,到将近四小时长短不等。她把从这些启示中获得的信息和劝勉写出来,与别人分享。因此,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教友们视怀爱伦的著作为圣灵所默示。这些作品中所表现的非凡特质,就是连不经意的读者也不难发现!
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仰中提到,“怀爱伦的著作不能替代圣书,它们不能放在同一高度。圣书无与伦比!她和任何其他人的作品,必须通过圣书这个唯一的标准来作评判,必须服从于圣书。”(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仰[华盛顿特区:牧师联合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总会,1988年],第227页)
然而,怀爱伦自己是这样说的:“上帝虽已藉着圣书将他的旨意启示给人,但这并不是说,圣灵的继续同在与引导不再需要了。反之,我们的救主还应许赐下圣灵,向他的仆人解释圣书,启发并应用圣书中的教训。”(《善恶之争》,第7页)
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这位杰出女性的故事。她经得起圣书中对真假先知的种种检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建立与发展,与她的工作息息相关!
前 言
1913年,《评阅宣报》的编辑F.M.威尔科克斯是这样描述怀爱伦的:“她一生的经历就是这个运动的经历,两种经历是相同的”(《评阅宣报》,1913年2月27日)。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布道家、教会领袖和资深的教会大型报刊编辑,威尔科克斯长老是站在一个特别的位置上作这番评价的。
怀爱伦从1827年到1915年的这一生,是忙碌而富有成果的一生!直到怀阿瑟撰写的六卷怀爱伦传记出版后,她的生平事迹才被完整地记录传世。怀爱伦在世时曾出版过《基督徒经验谈》等几本书。1851年6月出版的一本只有64面的小书,是这类书籍中最早的一本,其中有七页专门讲述了她的经历。这些书,包括那本480页的《生平概略》,是她在1915年去世前匆匆而就的。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写得很详尽。
在写六卷传记时,怀阿瑟长老为自己定下了十一个目标:
1. 面向一般读者,但是详尽的程度和所提供的文献又能满足学者的需要。
2. 使读者熟悉怀爱伦,感觉到她是一个真实的人。
3. 准确地描绘她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作为上帝的信使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不是讲述她每天是如何布道的,而是通过精心挑选的重大事件和意外事件,来说明她的毕生事奉和对上帝的圣工所作出的贡献。
4. 尽可能使这些事件按照逐年的顺序排列,来描绘她的家庭生活、她的旅行、她的软弱和她的力量、她心灵的负担和虔诚奉献的一生。
5. 选择并详细介绍意义重大的事件。一年中两到三件事,能很好地说明她的先知使命;描述先知和教会领袖、教会机构以及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叙述传播证言和对这些信息的反应。
6. 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讲述重要的教会历史,因为这是通过上帝信使的眼睛所看到的,或者是与上帝信使相关联的。
7. 使作品不但生动有趣,而且能使读者藉着一些经历的演绎,有身临其境之感。
8.将异象在所讲述的经历的每一个阶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时地摆在读者面前。
9. 尽可能让怀爱伦的原稿说话,而不以注释代之。这可以保证作信使的先知,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准确地传递特别的信息。这样,就把许多重要讲论以一种很有价值的形式,提供给所有读者。
10.提供一份怀爱伦及其文法助手在文章与书籍的出品过程所进行的有据可查的文字工作的流水记录。
11. 根据所有这些,用一种自然的方式,讲述她坚定信仰的特点。
这里要提到,怀爱伦和天使之间,与所赋予她的使命相关的对话,乃是要把上帝向她显示的告诉众人。她注意到有些人,尤其是蒙上帝特别恩宠之人的经历,担心自己会变得自高自大。但主的天使对她说:“如果你所担心的这种罪威胁到你,上帝会伸出手来拯救你,让你历经磨难。他会把你吸引到他的身边,使你保持谦卑。”(《生平概略》1880年版,第196页)
写作本书时,作者的资料来源非常丰富——包括怀爱伦的日记;她上万页的信件和手稿;她登载在《评阅宣报》以及《时兆》和其它刊物上的文章;她的书籍和小册子;这么多年以来她与她的办公室收到的来信;怀氏托管委员会档案中的信函和历史文件;还有《评阅宣报》的全部文章,作为一般性的历史背景资料。
怀阿瑟写他祖母的六卷传记,在全世界广泛发行,并得到普遍的好评;怀氏托管委员会很快就收到发行单行缩写本的请求。世界各地的复临教会出版商和教会领袖们觉得,这样的书更适合广大信徒的需要。这样,退休后,怀长老要玛格丽特·罗赛特·塞尔把六卷本缩写成单行本。她的著作提交给怀氏托管委员会,由肯尼思.H.伍德进行编辑。
如果通过本书,人们对怀爱伦作为一个人有更深地了解;更多地了解到她是如何为人妻与为人母,如何与邻相处、与友相交;更深地认识到她又是如何以上帝信使的身份,为传讲上帝的信息,在讲台上诲人不倦,在讲台下笔耕不辍,影响所及,无远弗届。如此,作者和怀氏著作托管委员会写作与出版本书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 怀爱伦著作托管委员会
的学业。他于1928年获得商业管理文凭,同年与同班同学弗里达贝尔·斯温格尔(Frieda Belle Swingle)结婚。新婚燕尔,小夫妇俩搬到田纳西州麦迪逊大学(Madision College)[4]。他在那里当助理会计,她兼做学校与医院人事管理秘书。
第二年,阿瑟被召回到艾尔蒙丝庄园,担任怀爱伦著作托管委员会会计和他74岁老父亲的助理。他父亲是照怀爱伦的遗嘱所指定的管理她的著作的五位教会领袖之一。当阿瑟于1929年来加盟时,他的父亲正担任托管委员会行政干事。在随后的九年,阿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1933年,他被任命为董事会的助理行政干事。1937年末,83岁的怀威利去世。不久,阿瑟被选为董事会的终身成员和委员会行政干事,他担任这一职务达41年之久。
他父亲去世后,为长远之计,由阿瑟负责,把办公室和E.G.怀的文件转移到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全球总会办公大楼。主要的工作,包括在世界范围内推广预言之灵著作,汇集怀氏文稿编辑出版,诸如《布道论》、《复临信徒的家庭》和《信息选粹》等书。编辑三卷《怀著引得》是这类工作的顶峰。
由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神学院的发展,怀阿瑟参加了华盛顿、银泉(Silver Spring)[5]和海外的教学。他担任了13所神学院海外函授学校的教学工作。作为怀氏托管委员会的行政干事,他还为期刊写了许多文章,并撰写了许多与怀爱伦和她的著作有关的重要专著。1973年,安德烈大学(Andrews Univeristy)[6]授予他神学博士荣誉学位。
1966年,怀氏著作托管委员会经与全球总会领袖商议,决定请怀长老撰写完整的怀爱伦传记。因为他与传记对象的特殊的个人关系,他感到犹豫不决!但是,由于他早期传道的时候就取了一种立场,象其它忠实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友一样,谈到怀爱伦时,他把她当作“怀姐妹”,[7]而不是当作“我的祖母”。他接受了这个任务。
1978年,他辞去了怀氏托管会的行政干事一职,把他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传记写作上。按照他精心编排的时间表,每年写一卷——总共六卷--他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他家的书房里完成的。在那里,他可以一心一意地研究和写作;同时,在怀氏托管委员会的保险库[8]里,他很容易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资料。
完成这项里程碑似的工作后,阿瑟和弗里达怀搬到他们退休后的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迪尔帕克(Deer Park)。这里有花园、果园和工场,位于圣海伦娜健康中心和普拉特山谷的山顶上。阿瑟就是在那里出生的。六年后,他于1991年1月12日逝世,享年83岁。
—— 发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