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使徒行传》第一讲:概要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编辑:责任编辑
《使徒行传》第一讲:概要

作者 | 王敬之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主内的家人,大家新年好!安息日平安!很高兴我们迎来了2021年的第一个安息日。我们在今天要进入一个《圣书》学习新的篇章,我们要进入《使徒行传》的学习。

■ ■ ■ ■ 

 

开始祷告

 
天父上帝,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我们感谢主在新年的开始带我们进入主你的安息圣日,让我们能够放下一切的忧虑、一切不顺心的事情,主啊,让我们能够仰望主你的救恩。我们今天一同来继续在新约中间来寻访《圣书》的真谛,我们恳求圣灵与我们同在!帮助我们学习《使徒行传》,让我们把《圣书》中的真理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献上祷告奉基督圣名。阿们!

 

 

主题经文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 1:8)

 

 
 

 

2021年的新年伊始我们学习《使徒行传》,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分衍,因为我们在新的一年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使徒行传》所描述的内容是“四福音书”的继续,是从耶稣基督向他门徒的过渡。我们前面对“四福音书”进行了概略式的学习,我们昨天晚上也跟大家一同分享了基督为我们所作的牺牲是何等地巨大,超乎我们的想象。主耶稣基督他的牺牲、他的死是独一无二的。

 

1

上帝既定的两次死亡

 

 

上帝在整个宇宙中间既定了两次死亡。第一次就是耶稣要替他所造的人类而牺牲,他是一个替代性的死亡。一旦人类犯罪,耶稣就替人而死,他不希望有任何一个人经历死亡。第二次的死亡本来不是给人类预备的,本来是给魔鬼来预备的。太 25:41: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所以这个“永火”本来就是为魔鬼所预备的。

 

我们知道第二次的死就是“火湖”,不是说在第二次的死里面所有的人都是死第二次。因为人前面都在考验期结束的时候死过一回,再来死第二次,不是这个意思!为什么呢?因为魔鬼和他的使者他们这是第一次的死,他们在第二次的火湖中间他们第一次死。大部分的恶人死第二次,但是还有一些经历特殊复活的恶人,他们在这儿会要死第三次,也就是最终的一次死。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上帝没有为人类预定死亡。上帝是希望人人都能得救,不愿意有一个人沉沦,所以耶稣他替人而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耶稣就是第一次的死,他的牺牲是整个宇宙自从创造天地以来所发生的第一次死亡。上帝所预定的第二次的死是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定的,上帝本不希望有一个人在第二次死亡的火湖中间死亡。但是当人拒绝上帝的恩典,就会得到和魔鬼与他的使者同样的命运。在上天所预定的第二次的死亡——也就是火湖中间被焚烧除灭。

 

我们回顾耶稣的牺牲,我们还注意到耶稣的牺牲是无限的,他付出的代价是无限的。而第二次的死是有限的,虽然他们是为罪而死,但是他们所受的刑罚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圣书》里就没有看见一次把耶稣的牺牲描写为第二次的死,在怀师母的著作中间也没有一次把耶稣的牺牲说成是第二次的死。因为他不是第二次的死,他是独一的牺牲。在第二次的死之后,进入第二次死的无论是天使是世人是没有复活的。但是耶稣他的替代性的牺牲,他死后复活给信主的人带来盼望。而他为我们牺牲,又向全人类、向全宇宙展示罪的工价究竟是什么。

 

基督的苦难、基督的死和第二次的死都是为罪而死,但是本质上有区别。耶稣的牺牲是替罪而死,不是因为自己的罪死;而第二次的死亡,每一个在第二次死中死亡的,无论是天使或者是世人都是为自己的罪而死。所以虽然都是为罪而死,但是一个是替罪,一个是罪有应得,所以这两者也是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无论我们是从它内在的含义还是他所付出的代价、他所经受的苦难,它的量度上面,我们看到耶稣的牺牲和第二次的死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耶稣的牺牲成就了救恩,而第二次的死是救赎计划的结束、是仇敌最后的消灭。所以从这个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地去默想耶稣他为我们所成就的救恩。我们看中文圣书可12:30节有这么一段话,耶稣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基本上也是引用了《申命记》六章四节里边相同的内容说:可 12:29-30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我们要尽其所能,无论是我们的身、心、灵,我们的理性、我们的情感、我们的胸怀、我们的力量,这一切都要用到极处,用来爱我们的主,又要爱人如己。

 

我们常常学习《圣书》,很多的时候都是用理性来学习。我们来学习《圣书》的道理,把上帝的话语罗列出来,从中找出它的逻辑性的结论。这是必要的,但是这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用我们的情感、用我们的全部的内心,倾心而读来领受上帝的话,来默想耶稣的生平、默想耶稣的使命,而且要倾尽全力来完成他所交给我们的使命。

 

2

使徒行传的作者

 

 

我在这里也讲一个插曲,以此说明圣灵能够与我们同在。因为我们今天的这部书很特别,一开始就说要等候圣灵。《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这两部书出自同一个作者,一开始我们在《使徒行传》上看到说:提阿非罗啊,我已经作了前书,论到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直到他藉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以后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他受害之后,用许多的凭据将自己活活的地显给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们显现,讲说上帝国的事。(徒1:1-3)这个是耶稣对他们所说的话。我们在《路加福音》可以来看一看,它是彼此呼应的。《路加福音》的一开始也是说:提阿非罗大人哪,有好些人提笔作书,述说在我们中间所成就的事,是照传道的人从起初亲眼看见又传给我们的。这些事我既从起头都详细考察了,就定意要按着次序写给你,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路1:1-4)所以这两部书它是写给同一个人——提阿非罗的,这两部书出自于同一个作者——路加。

 

我们在《路加福音》的结尾,耶稣就开启他们。就说他自己就是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书》。又对他们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路24:44-49)《路加福音》的结尾在《使徒行传》的开篇又再次出现。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徒1:4-5)所以我们从这些联系中间可以看明这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等候圣灵。

 

3

圣灵同在的见证

 

 

刚才所说的一段插曲是和我们刚才所讨论耶稣的牺牲、耶稣的死亡,它的性质和火湖的区别和这件事情是分不开的。我想在新年,我们也借着这一段插曲给大家带来鼓励、带来安慰、带来盼望。因为耶稣所留下的应许——有圣灵要跟他的教会同在,它是可以实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我进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很快就受洗,给我施洗的牧师是林大卫牧师。后来我们在美国也继续在一起工作。现在我就心里想:当时我一有任何的问题就能想到林牧师,向他一问就能得到答案。非常有意思的是,我当时有一个想法是:林牧师你的见解这么好,是否把你的著作用英文写一本书出来?林牧师听了这个建议就写了一本书。

 

这本书我也请一位英文的教授来读,我自己也是最后的编辑之一。编辑不见得比作者伟大,这个就是先说一下。我给他看那个稿子,给他审稿的时候,当时我写的东西每一篇稿子都发给林牧师,他都帮我仔细地审稿,提出修改的意见。我在给林牧师看稿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一个问题,他写的什么我都觉得非常的受益,但是我觉得有一个观点是需要修正的。这个观点的就是:他说耶稣为我们经历了第二次的死。这个观点我看上去觉得不合适,就给他大概分析了一下,把我的理解告诉他说:耶稣的死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替人而死。而第二次死的人是罪有应得,为自己的罪恶而死。耶稣的牺牲他所受的苦难是无限的;第二次的死,所有的痛苦都是有限的,这两者不能划等号。耶稣牺牲之后,他从死里复活。而第二次死的人、天使,他们永远不可能有复活的盼望,所以这两者不同。

 

我当然也把昨天晚上我的讲座中间的这些内容也给林牧师进行了分享,因为昨天我们已经讲过了,我就不再重复了。你知道这个观点在美国保守的教会中间是非常地流行,我们昨天已经介绍了。据我的考察,怀师母没有这样讲,本会的先贤——就是指1900年以前的那些和复临运动相关的那一代人,没有人这样讲。什么人开始这么讲呢?是奇妙真相的创办者   JoeCrews是我推断他可能是第一个这样讲的。他也是很有威望的一个人,大的布道家,非常了不起、非常敬虔的,值得我们去敬仰的一位好的基督徒。但是他的这个说法很明显的是低估了救恩的价值,贬低了耶稣的牺牲和苦难。把第二次的死和耶稣独一无二的牺牲混淆了,不符合《圣书》的真理。虽然是教会的名人,而且是非常有名的人、非常保守的名人、名牧,但是不见得都是正确的。所以我把这些道理向林牧师讲述以后,林牧师非常地谦卑说:是的。他就把稿子改过来了,不仅是把这一篇英文稿改过来了,也把他以前所写的相应的中文稿也改过来了。

 

这件事让我大受鼓励,非常受鼓舞。因为我原来在想,林牧师是一个有圣灵跟他同在的人,而我是一个刚入教会的人,怎么可能在真理上有什么独特的看见,圣灵给予特别的亮光呢?特别是在林牧师去世以后,我曾经也是很茫然,再要找《圣书》答案向谁去寻找?但是耶稣说的话是真实的:圣灵会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圣灵会与他的教会同在,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失去、某一个人的离世,而圣灵就由此终结不再带领他的教会。所以我当时向林牧师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也就30多岁,信主不到几年的时间。我看到这么一位老牧师,可以说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首屈一指的。我读过很多人的书,我不觉得有什么人在林牧师对《圣书》的见解之上。但是他也有疏忽的地方,也有看不到的地方。我那么一个小小的弟兄也能够给他提建议,他能够欣然地接受。这当时是给我很大的鼓舞。

 

我们今天已经看到圣灵继续的带领,从遍览《圣书》走到现在,时常有新的亮光出现。这都不是个人的荣耀,而是耶稣的应许——我就常与你们同在。他通过圣灵与我们同在,他要赐下圣灵,我们要等候圣灵的带领。在我们的读经、在我们的祷告、在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宣教中,来等候圣灵的带领。

 

我也希望这一段小小的故事、这一段插曲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鼓舞。事实上给林牧师当时能够带来一些新的观点的不光是这一点,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是赛:49:12节关于讲到秦国,我写了《上帝与中国古人》,就是现在改编的《当国学遇到神学》这本书的第一章,原来的第一章就是“圣书对中国的预言”。林牧师开始一看就是反对的。他说:“《圣书》怎么可能对中国有预言?”但是当我把这些历史的事实给他展现以后,他大为惊叹说:啊,它真的是预言!因为以赛亚提到秦国的时候,秦国当时不是国,它只是一个诸侯,五百年之后才称为秦国。所以中间那当然就是有五百年,五百年之前就有预言了,所以林牧师看了这个以后非常地高兴,他也接受。而且他懂的外国语很多,法语、德语啊,他通通给我把它补上。让这本书的第一章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所以后来才有林牧师说:对的,上帝确实在中国有动工。所以他才写了一篇新的文章《善恶之争在中国》。大量引用的材料就都是我当时所写的《上帝与中国古人》的材料。所以我们从这可以看到,在教会我们都是弟兄,闻道有先后,但是我们对真理的认识不是靠自己,是靠圣灵的带领。

 

那么作为新年,今年我有一个想法,也是要借着新年开始,我们不单是要把我们的眼光注目在学习《圣书》上,而且我们要从《圣书》的学习转向传道,去宣教。我们在《使徒行传》中你会发现宣教的阻力一开始大部分是来自于教会,从司提反被石头打死,到保罗、彼得他们被抓,保罗受陷害,这一切阻力最早都是从教会出来的。也就是说原来的那一代人他们不具备这种使命的时候,他们获得有限的亮光被他们的局限——不往前走,有可能成为进一步往前走的大阻碍。像林牧师这样的人少之又少,终身敏锐于圣灵的带领,始终谦卑地与主同行,这始终是我们面前的一个典范。也有和他齐名的其他的美国人,还有教会的华人的领袖,对于我们用中国文化作为桥梁来传福音,极力地反对,走到哪反对到哪儿。但是林牧师不是,林牧师一开始反对,但是当他看到更多的证据之后,他转过来极力地支持。 

 

4

使徒行传的写作对象

 

 

我们在《使徒行传》解决了作者的问题,因为这个作者有《路加福音》在前面说得很清楚。这个是他的第二部书,这两部书是出自于同一个作者。他所写作的对象是写给提阿非罗,提阿非罗究竟是什么人?这本书所写的对象教会是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这就是单独的一个人,一个罗马人;但是也有人说,因为提阿非罗的意思是爱上帝的人,有人认为这就是所写的一个虚构的名字。但是如果说是一个真实的人的话,写他的名字在当时的情形之下又怕对他造成危害,所以就用这样的一个名字把它展开,这个是第二种说法。无论他是真实的历史上的个人,还是借提阿非罗这么一个人的名字来喻指所有爱上帝的人。这两部书不是写给一个人的,他是圣灵借着路加写给全人类的,来讲述基督的生平,借《使徒行传》来继续福音的工作。 

 

5

使徒行传的写作时间

 

 

这部书他的写作年代也有不同的说法,我们今天的这个概序篇,我们只是对全书作一个基本的概要,有的说法把它定为公元六十四年之前,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书最终的结束很突兀,就这么结束了,也没有提到保罗他的去世、牺牲。保罗在公元前六十七年牺牲,这本书并没有提到这一点,所以基本上就把它定到公元前六十四年之前,具体哪一年还不好确定。也有人把它定为公元七十年到公元九十年之间,认为作者在写《路加福音》的时候已经知道了耶路撒冷要覆没,作为一个过去的事情,可能这个有一些猜测。这样的一些学者他们自己认为并没有太强的理由,但是他们有这么一种推测。还有人把它定到公元九十五年到一百年,也就是把它定到《启示录》写作之后,我们知道怀爱伦先知她肯定是不接受第三种。她说《圣书》的结束是以《启示录》封笔的,《启示录》大概写在公元九十五年,不可能写完《启示录》之后再来写一本《使徒行传》,这个没有这个可能性。所以一般的说法,我们还是比较接受这个书写在保罗去世之前,写在公元六十四年之前,这个说法是受到比较多的认可和接受。它有内在的证据,因为如果说花了那么多笔墨来描写保罗,结果保罗的去世没有写进来,那就显得有一些不足是吧?之所以没有写进来的原因呢是这件事情当时还没有发生,这个说法是比较合情合理的。

 

6

学者们的多种观点

 

 

下面一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这本书的书名,也就是说它的主题是什么?《使徒行传》这个书名按照教会的传统,它是在公元二世纪的时候加上去的。但是对于这卷书的内容和它的主题,就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首先如果说这卷书是“使徒行传”,于是就有人说:你看这卷书,当然它大量地讲述使徒他们的工作,首先一至八章就是使徒彼得和约翰;然后十章到第十二章是彼得自己;十五章是耶路撒冷的主席雅各;最后是保罗。但是如果说用这样的标题的话,他们认为说《使徒行传》好像有点太突出人了,忽略了圣灵的能力。于是也有人出来说,就说它应该叫“圣灵行传”,是圣灵的工作。十八世纪就有一个叫做Johann Albrecht Bengel这么一个人,他写了这么一段话。

 

到了1895年的时候,有另外的一位亚瑟-T-皮尔森(Arthur T.Pierson)以“这就是记载圣灵活动的一本书”,这样的概念进行推广,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皮尔森在他的书里面的最后,他给这卷书提出了非常激昂的一个挑战,他说基督教关于圣灵的作为已经记录,但是没有达到完整,它不完备。这是一本没有结尾的书,因为他在等待新的篇章要迅速地被加进来。谁把这个篇章加进来呢?就是上帝的子民,教会要把新的篇章加进来。

 

所以学者们对这部书究竟是什么内容的看法出现两个方面。一个是谈使徒看到了世人,另外谈使徒就忘记圣灵了,那就应该多去谈圣灵。但是你说全部是圣灵?圣灵又是通过人来做。所以我们就常常说一个问题,就说:学者们分析问题他有独到之处,但是难免是一孔之见。 

 

7

预言之灵的认定

 

 

下面我就想给大家来看一看预言之灵是怎么看待《使徒行传》的,你从预言之灵的写法来看到预言之灵它的视角、它的这种看见远在学者之上。《使徒行述》可以说是对于整个使徒工作的一个概括,它好像延续了这个《使徒行传》这个书名,但是我们注意到它花了前面五章的内容,就点明这不是单独讲使徒的事情,而是讲教会。第一章<上帝对他教会的旨意>、第二章<十二使徒的训练>、第三章<伟大的使命>、第四章<五旬节>、第五章<圣灵的恩赐>,花了五章把重点开篇这个起首式,他不是起首在某一个人,而是起首在耶稣基督的教会。我们可以说《使徒行传》就是教会按照耶稣的吩咐来执行他的大使命的言行活动记载,我们说这一卷书它是使徒的行传、是圣灵的行传、还是什么?我们从怀师母的这个记载中间你可以看出来。她说这是教会、这是大使命、这是在圣灵的恩赐之下来完成的这一套大使命。所以你可以清楚的做出一个总结:《使徒行传》这就是一本宣教的书,可以更准确地说《使徒行传》是早期教会宣教之书。

 

这个结论就清晰了。它既有耶稣的大使命,但是他是以教会的团体出现,讲到教会如何建立。教会既得到了耶稣的大使命,可是它要等候圣灵来带领他们、来引导他们来完成大使命。所以宣教就将这个使命、教会和圣灵的工作把它们融合一体。所以我们说《使徒行传》它是一本宣教的书,是早期教会宣教的历史,早期教会宣教史。

 

既然是早期教会,它就不是单讲使徒而已。你看司提反不是使徒,可是里面有大量的篇幅讲司提反;跟保罗在一起的巴拿巴、西拉这些人,还有其他的人在这中间也出现,他们都是参与宣教的。还有其他的比方说保罗自己的出现,保罗是最小的一个使徒,但是他被呼召、耶稣给了他清晰的使命。保罗自己的自述在第26章,主对他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你起来站着,我特意向你显现,要派你作执事,作见证,将你所看见的事和我将要指示你的事证明出来。我也要救你脱离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上帝;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徒26:15-18)你看《使徒行传》描写的就是早期教会的宣教史。描写上帝是如何让他的门徒同心合一,他们如何地一起等候圣灵,圣灵又是如何赐给他们恩赐来装备教会去完成它的使命。在整个过程中间,上帝又是如何带领不同的人。比方说埃塞俄比亚的太监以及外邦人哥尼流,甚至包括内部人扫罗的悔改,然后又借着他们又是怎样将福音进一步传开,是这么一部宣教的历史。

 

怀师母她在写《使徒行述》时,一开篇就说教会乃是上帝为要拯救人类而设的机构,它是为服务而组织的,它的使命乃是将福音传遍天下。开宗明义,直接说教会就是为这个目标而设立的,以这一句话来领航《使徒行述》的整本书。上帝从起初就已计划要借他的教会,向世人反映出他的丰盛与完全。教会的教友,就是他所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人,都要显出他的荣耀来。教会是基督丰富恩典的宝藏库,上帝大爱最后与完全的表现,终必经由教会而彰显,甚至要向“天上执政的、掌权的”彰显出来。(弗3:10)[1]{AA 9.1 }教会是上帝在叛乱世界中所设的堡垒,也就是他的逃城。上帝的教会在属灵的黑暗时代也好,在这个受逼迫的时代也好,它都是像造在山上的城,天国纯净的道理曾世世代代历代相承地在教会范围之内传扬。(《使徒行述》第一章<上帝对他教会的旨意>)所以我们从这里大致就可以看到教会的发展过程。

 

对于《使徒行述》怀爱伦先知所写的这部书,她完善了《使徒行传》没有完善的内容,里面所交代的彼得、约翰、保罗他们最终的结局也在《使徒行述》这本书里边也有进一步地发挥和补充。所以《使徒行述》这本书不仅是对《使徒行传》的注释,而且是把教会的历史、把在《使徒行传》中间出现的人物再进一步地完善。

 

我们在学习《使徒行传》这卷书的时候,我们建议大家也要花时间把《使徒行述》认真地加以学习。对于《使徒行传》这卷书它的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节经文,我们今天只能把这些经文提出来,不能够展开,留到下一次我们进一步来看这卷书的时候,我们来仔细的看。徒1:8 是我们今天主要提出来的主要经文说: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一句话是整个宣教行动的纲领,《使徒行述》也是向这个方向的一个展开。前面的七、八章基本上就是讲耶路撒冷要发生的事情;从第八章开始是讲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地区,然后又谈到外邦人是如何受到呼召,保罗如何悔改将福音传遍当时的天下,隐含着福音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传遍天下。所以说第一章第八节实际上也勾勒出了《使徒行传》的大致的一个大纲。

 

所以今天在学习《使徒行传》的开始,我们给大家分享了耶稣的门徒路加写了这两部书。耶稣有应许告诉他们:有圣灵要与他们同在去完成使命,直到世界的末了。我也以我个人的见证来看到圣灵的确能够与我们同在。当我们谦卑地与主同行,圣灵就能引导我们、带领我们,将真理的亮光启示给我们,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一件事情。我们对《使徒行传》来做了一个基本的认定,《使徒行传》就是由路加所写的早期教会的宣教史。如果说“四福音书”是耶稣的宣教史,那么《使徒行传》就是他的门徒在早期教会的宣教史,是上帝使命的继续。愿我们在学习这一卷书的过程中间,我们的宣教之心也受到激励,让我们从教会内对于教会问题的关注转向于对宣教的热诚。我们比较了学者们的独到之见,看到了预言之灵带来的启发,这种眼光、这种眼界是何等的超出常人!愿上帝帮助我们在新的一年,我们在学习这一卷书的过程中间,有新的心智、新的能力赐给我们,帮助我们改变自己,因恩典而变化,因圣灵的大能而为主做美好的见证。

 

结束祷告

 

天父,我们满心地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主在新年到来的时刻,在主你的安息圣日,我们进入新一卷书的学习。愿主你的灵如何与早期的使徒、早期的教会同在,在今天也加倍地与你末后的教会同在,帮助我们,让我们的眼光不是单独地注重教会内的事务,不单是用我们的头脑来理解真理,而要用我们全部的身心和情感来投入、投身于基督之上。也让我们全部的力量被圣灵所激励,投入宣教的事务之中。我们恳求圣灵带领我们生活在这充满挑战、布满危机的余民教会,从今直到主再来的日子。我们献上感恩、恳求、盼望、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思考题:

上帝在宇宙中既定的两次死亡是什么?
答:第一次就是耶稣要替他所造的人类而牺牲,他是一个替代性的死亡。第二次的死亡本来不是给人类预备的,本来是给魔鬼来预备的。见太 25:41。上帝本不希望有一个人在第二次死亡的火湖中间死亡。但是当人拒绝上帝的恩典,就会得到和魔鬼与他的使者同样的命运。
如何理解耶稣的死?他是为我们承受了第二次的死吗?
答:首先,耶稣的牺牲是无限的,他付出的代价是无限的。而第二次的死是有限的,虽然他们是为罪而死,但是他们所受的刑罚是有限的。耶稣的牺牲是替罪而死,不是因为自己的罪死;而第二次的死亡,每一个在第二次死中死亡的,无论是天使或者是世人都是为自己的罪而死,耶稣的牺牲成就了救恩,而第二次的死是救赎计划的结束、是仇敌最后的消灭。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使徒行传》是写给谁的?
答:他是圣灵借着路加写给全人类的。
《使徒行传》的写作时间是?
答:公元六十四年之前,具体哪一年还不好确定。
您如何理解《使徒行传》这卷书?
答:这就是记载圣灵活动的一本书,我们可以说《使徒行传》就是教会按照耶稣的吩咐来执行他的大使命的言行活动记载,我们说这一卷书它是使徒的行传、是圣灵的行传。

最近热文

新约圣书巡航,每周更新

 

靠信心互相支撑,借见证互相鼓励,等你来关注!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使徒行传1:8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