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引言
各位弟兄姐妹,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跟我们一同来继续回顾林大卫牧师的属灵遗产。在上一讲给大家介绍了林牧师在与奈特进行论争的过程中,在哪些方面捍卫了本会的基本信仰。我们今天就在这个主题之下进一步地展开。对于今天的许多听众来说,这个背景可能是比较模糊,或者说不熟悉。所以在进一步介绍之前,要先对所论争的《但以理书》第八章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我们再进入到下一步,他们在论争的过程中,有哪些基本的观点。
我们在上一讲给大家介绍了福特博士当时对本会的查案审判发动攻击的主要的方面,是《但以理书》的八章14节以及《希伯来书》的第九章。而林大卫牧师来捍卫我们本会的核心信仰——查案审判,也就从《但以理书》第八章和《希伯来书》的第九章两个地方着手。在论争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常献的燔祭”。
开始祷告
天父,我们满心感谢赞美主你的恩典!我们感谢主你兴起复临运动,为我们奠定信仰的根基。我们也感谢主当复临信仰的根基遭到挑战的时候,你兴起林大卫牧师来捍卫你的真道,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属灵遗产。主啊,在我们今天一同回顾学习林牧师在这一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的时候,我们恳求圣灵帮助我们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带到我们信仰的生活之中。献上祷告,奉基督圣名!阿们!
解经家的观点
我们在上一讲已经提出,比方说中文《圣书》在但8:13“燔祭”这两个字是打了点的,表明这是后来翻译的人加进去的,原文是没有的。翻译的人为什么要把“燔祭”这两个字加上放到这个地方呢?原来是因为一般在改正教会、福音派,他们对于《但以理书》第八章特别是9-12节出现的“小角”,就理解为安提阿古四世。这个安提阿古四世生于公元前215年,在主前175年到163年之间作王,他是北国西流库王朝的第四代王。在主前175年即位之后,他就抢夺耶路撒冷的圣殿,然后在祭坛上甚至献上猪肉,亵渎圣殿。关于安提阿古的这些事记载在《马可比书》一书上面。
许多的解经家们就把但8:9-12(甚至延伸到第13-14节)这地方所提到的小角,归之为安提阿古四世。带着这个理解,他们就把但8:9说这里要“长出一个小角……渐渐成为强大”,就是指安提阿古四世。第10节“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是指他迫害上帝的选民。第11节“它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解释为安提阿古四世藐视至高的上帝。第11节中间还有半句,就是“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这“燔祭”两字是加上的,那么为什么会加上呢?因为翻译的人相信,这件事情就是安提阿古做的,因为安提阿古禁止犹太人每天向上帝献祭,所以认为是安提阿古四世禁止了献祭。因此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就把“燔祭”两个字给加上去了。然后“毁坏君的圣所”,就认为是他毁坏了圣所。第12节“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它”,理解为他在圣殿里面就改献异教的祭物。刚才提到了他甚至献上猪肉,对于犹太人来说这就不仅仅只是一个违背献祭的规则,而甚至是一种亵渎、侮辱。因为他把猪肉放进来,所以这里就是指他在圣殿里面改献异教的祭物。说“它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就把它解释为安提阿古四世强迫犹太人违背摩西的律法,要改祭祀异教的假神。
描绘安提阿古四世亵渎圣殿的版画
安提阿古四世的这种残暴野蛮的行为,激起了犹太人的不满。当有一次安提阿古的一个官员来到离耶路撒冷不远的木丁村来威胁、胁迫犹太人去拜希腊神像的时候,这个村里面的祭司玛他提亚于是就起来反抗,这个玛他提亚有五个儿子。大约在一年之后,公元前166年,就是相当于我们汉朝早期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儿子犹大·马可比率领人民起义、革命,历史上把它叫做“马可比革命”。他们成功地赶走了希腊人,重新夺回了耶路撒冷附近的控制权。获得胜利之后,他们庆祝胜利,洁净圣殿,重新恢复圣殿的祭祀。所以这一段历史被用来解释但8:13-14节2300日圣殿得到洁净,用马可比革命胜利来作为但8:14“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的这样一个应验。
这里的2300日,如果以一天算一天的话,是6年零3个多月。但是根据《马可比书》上记载,安提阿古四世污秽圣殿,经过马可比的起义恢复圣殿的秩序,洁净圣所,是从公元前168年到公元前165年三年的时间,仔细算的话是1105天。而1105天和2300天这个差太远,于是有人就翻译说,这个2300日是早晚加起来的,因此要减掉一半,是1150天早晚的献祭。就算是1150天和1105天,与马可比所记载的这段时间也还是差45天,也不相符合。如果是按着2300日来算的话,那差的天数就更远了。
福特博士的观点
福特博士却认为,从《但以理书》八章9节开始往后到14节,此处的小角它的各个细节就应验在安提阿古四世的身上。然后把它抛远一点的话,他说又可以应验在异教罗马和罗马教廷的身上。所以,他一方面接受过去派的解释;而另外一方面作适当的调整,让它稍微延伸一下,把罗马天主教、罗马帝国也包含进来。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一个原则,就是所谓的“占星四书原则”,即解释《但以理书》、《启示录》的四个派都有对的一面,但也都有错的一面。福特既有这样的一个理解,当他来到但8:13,这里同时出现“常”,所以他就沿用一般的改正教会对“常”的理解,为圣殿持续的献祭活动。虽然知道“燔祭”两个字是加上去的,但你要在圣殿里每日早上也好,晚上也好,这还是献祭的一个活动。
福特的理论使得绝对的真理相对化
林大卫牧师的解释
1、推翻安提阿古四世是小角的观点
针对福特的这个问题上,林牧师就有两个工作要做,一方面要说明安提阿古四世他不是《但以理书》八章所说的小角;另一方面,他也需要来解释在《但以理书》八章11.12.13节所出现的“常献的燔祭”,就是说“常”它究竟是什么。所以林牧师在写的文章中,通常都会针对安提阿古四世写相应的文字,来详细地说明安提阿古四世如何不能满足《但以理书》八章的预言的描述,证明安提阿古四世不符合关于小角的预言。
由于今天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大部分的教友,都不再认为但8:9-12节中的小角它的活动是安提阿古四世,所以在回顾中,就不对林牧师在这方面的文章作进一步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参考林牧师所写的《洁净圣所重大要道》这篇文章。实际上,林牧师与福特之争,关于查案审判之争的所有论点,差不多都集中在这篇文章里。在文中,林牧师写了十个小点来回应安提阿古四世不是小角。第十点我提出来一下,他说:“学者们以为其理论最可靠的根据,是《但以理书》五处的‘除掉常献的燔祭’。查原文,它倒是这理论最薄弱的环节,因五处‘常献的燔祭’原文tamid是单一‘常’字,多余的字言都是译者加的。‘常’指什么?仍有争议。结果以上十个论据无一成立,全被推翻。”
今天大多数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教友,说到这个“常”究竟是什么,它和查案审判有什么样的关联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一脸茫然。但要知道关于“常”的不同的理解,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曾经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争论很激烈的一个题目。
2、解释关于“常”两种观点的开始和发展
我在介绍林牧师对这个题目的回应之前,先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内部关于《但以理书》八章的“常”,两派不同的意见以及争论是如何开始和发展的。一种认为《但以理书》八章五处经文所提到的“常”,都是指异教,这个观点最早是由威廉·米勒耳所带入;到1901年时,由一位德国籍的叫Corady,他加入安息日会带入一个新的观点,认为这里所说的“常”,不是米勒耳所说的异教,而是基督在天上持续的服务。米勒耳的观点,就是以“常”为异教的观点,被称之为老的观点;认为“常”是基督在天上的服务这个观点,被称之为新的观点。现今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各个神学院、圣书学者,甚至于包括许多传统保守的圣书学者,持新的观点的占多数。而一般的教友对于老的观点,也就是说“常”是指异教的观点,可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我们下面将面临一个比较困难的一个选择,一方面要跟大家介绍林大卫牧师是如何维护传统的观点;同时还需要说明新的观点对于查案审判整体的解释,究竟带来什么内在的困难、逻辑上的含混,对于教义会带来什么样的不良的影响。这两方面都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就请我们的听众朋友、弟兄姐妹多一点耐心,同时我们也恳求圣灵帮助我们,赐给我们悟性,能够领会在这些问题上,对我们的信仰究竟有何关联。这一点特别在我们现今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大家好像进入一个后现代,后现代对于《圣书》的信仰来说,就是后真理时代。即你真理是什么?好像我都无所谓,你说对如何,说不对又如何,我压根都不关心。甚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挑战传统的根基,他就觉得理所当然;可是你要站出来维护,他就觉得这是争议性的问题。颠倒是非,颠倒黑白,这样的现象普遍的存在。
耶稣在《约翰福音》打了一个比方,说:约10:1-5“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门的就给他开门,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羊不跟着生人,因为不认得他的声音,必要逃跑。”耶稣把这个比喻告诉门徒,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所以耶稣就直接跟他们说:约10:14“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14:6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圣灵,也是真理的灵,带领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如果我们真的是基督的羊,就能认得出主的声音。我们真是处于真理王国的子民,就能分辨什么是真理,而跟从真理。
3、捍卫“常”问题的传统观点
这件事情应该从哪里说起呢?还是从头说起,按着时间的顺序,解释关于“常”这方面的问题。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在“常”的问题上,它是怎样演进的。这个问题和我们信仰的根基但8:14有什么样的关联性?为什么林大卫牧师要花这么多的功夫,写了四篇文章来捍卫传统的观点?
最早对《但以理书》八章“常”作出解释的是米勒耳。他在学习《但以理书》的时候遇到这个“常”,就犯疑惑了,因为这个“常”在《但以理书》中出现了五次:首先是但8:11.12.13节;然后是但11:31节;最终但12:11节。有五处经文都出现了“常”,而且这个“常”和“施行毁坏的”是连在一起的。先除掉“常”,然后才是设立“施行毁坏可憎的”。
我们现来听听米勒耳是怎样在《圣书》中找到“常”的意思,他用的方法还是“以经解经”。米勒耳曾经说明,他研究《圣书》,主要就是借着一本串珠《圣书》,把其他的注释先放到一边。请看米勒耳他的自述,他说:“我继续读,除了在《但以理书》以外,没有别的地方发现它。”发现什么?没有在别的地方发现这个“常”。然后“我就借助串珠《圣书》查考和它接近的词‘除掉’,它将会‘除掉常献的’,从‘除掉常献的’我再向前读,心想可能找不到关于这节经文的亮光了。最后我读到帖后2:7-8‘因为那不法的隐意已经发动,只是现在有一个拦阻的,等到那拦阻的被除去’,你看这里出现了‘除去’。‘那时这不法的人必显露出来。’”米勒耳说:“当我一读到这节经文,哇,多么清晰荣耀的真理就显现出来了,它就在这,那就是‘常献的’”。好,既然这样,保罗说“那拦阻的”是什么意思呢?大罪人和不法的人显然是指的罗马教廷,那么拦阻罗马教廷显露的,又是什么势力呢?就是“异教”,英文就叫“paganism”,所以他就发现这个“常”,它必定就是异教了。
请注意米勒耳他当初解释这个“常”的时候,他是找到了《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的经文,说在大罪人沉沦之子显现之前,有一个势力拦阻了它。那么这个势力是什么呢?当然是异教的罗马。异教的罗马被压下,后面的教廷罗马才掌权。所以,当异教的罗马被挪去的时候,那么,教廷罗马就显露出来了。米勒耳根据这个经文来回应但11:31节的经文,认定说“常”就是异教。
早期的复临信徒,除了米勒耳之外,还有约书亚·李奇(Josiah Litch),就是预言土耳其要屈服于欧洲势力的这位牧师,他在事发之前对启9:15节作出预言,预言在1840年的8月11号,土耳其帝国就会俯首称臣,而事情果然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这段文字也被记入在《善恶之争》第十八章,有早期安息日会的领袖约翰·贝茨,有J·N·Andrew就是安德烈,有Harry Anderson,有怀雅各,有乌利亚·史密斯,也就是后来写《但以理书》、《启示录》预言解释的,并且他写的这本书,也受到了怀师母高度的肯定和推荐。不是说他的每一个论点都是正确,但是他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都得到了肯定。还有Stephen Haskell,还有一个犹太人改过来的,他叫做F·C·Agubert,还有鲁弗波洛(Laphborrow),这些先驱们无一例外地都确信这个“常”就是指的异教。
复临先驱在“常”的解释上有清楚的共识
如果把这个认知带回到但8:13,就是说“这常和施行毁坏的罪过,将圣所与军旅践踏的异象,要到几时呢”?早期的复临信徒把“常”理解为异教,“施行毁坏的罪过”,就是罗马天主教。这段话就是说:异教的罗马和教廷的罗马,将圣所和军旅践踏的异象要多长的时间。但8:14的回答专门只挑了其中一个部分,就是说“圣所就必洁净”。但8:13问了这个“常”、“施行毁坏的罪过”、“圣所”和“军旅”四个问题;而但8:14只针对其中的圣所进行回答,因为圣所就包含着军旅在里面。圣所的设立,就是为了体现上帝的救赎计划;圣所的设立,也是为了实现上帝的救赎计划。救谁呢?当然是救上帝的子民,所以圣所就和军旅彼此包含。那什么时候来针对异教罗马和教廷罗马呢?当然是在基督复临的时候来针对他们。什么时候基督复临呢?这个时间点不知道。可是什么时候开始作预备呢?这个时间点是知道的,这2300日的终点一到,基督就开始进行查案审判。查谁的案子呢?查军旅的案子,查上帝子民的案子。他们的案子一结束,上帝就转过头来预备复临,降下七大灾摧毁末后的巴比伦、教廷罗马;在基督复临的时候,摧毁一切有兽和兽的印记的人。
所以早期的解释是非常清楚的。早期的先驱们也看到一点,就是当两位圣者之间问话的时候,但以理当然不明白这一切,所以就有一位圣者问话,另外一位回答。一位天使问话,而另外回答的就是耶稣。耶稣回答说:我什么时候来,这个日子我没办法说,我没办法告诉你什么时候来针对异教的罗马和教廷罗马,什么时候来处理他们的问题,因为那个时间点只有父才知道,我不知道,我唯独知道的是上帝设立的开始审判的时间。这个时间点我可以现在告诉你,那就是2300日的终点一到,我就开始预备复临,作最后审判的工作,做救赎计划的最后阶段的工作,为基督的复临做预备。因此这个解释非常通畅,让早期的复临信徒包括米勒耳在内,都纷纷地借着这两节经文,传出了基督复临的大喜的信息。
怀师母的支持
怀师母对早期的但8:12“常献的”问题,也有论述,说明谁有正确的解释、谁有错误的解释。在《早期著作》『经历与目睹』第183段说:“那时我看到关于《但以理书》八章十二节‘常献的’问题,看明‘燔祭’乃是人的智慧所加添的字,原文是没有的;而且主曾将此段经文的正确讲法赐给那些宣讲审判的时候到了的人。在1844年之前,大家团结一致的时候,几乎全体信徒都对‘常献的’有正确的看法;但在1844年以后的混乱中,有人接受了其它的看法,结果就是黑暗和混乱。”
从这段文字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在谈到但8:12“常”的问题时,怀师母说“燔祭”是人的智慧加上去的,原文没有。也就是说跟献祭没有关系,跟在圣所的服务没有关系。因为大祭司、祭司在圣所做什么?做献祭的工作。而“燔祭”是加上去的,原文就是一个“常”,就是一个持续。什么人获得了正确的解释呢?那些宣讲审判的时候到了的人。就是以米勒耳为首的,我们刚才所说的贝约瑟(Joseph Bates),包括怀雅各在内,他们都有正确的讲法。这些讲法在1844年之前,不仅是他们,几乎所有的信徒都有正确的看法。但是1844年以后,教会出现了混乱,而且有人就开始接受了其他的看法。接受其他看法的结果是什么?是黑暗和混乱。
林前14:33“因为上帝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安静在真理里面,安静在上帝的灵里。1844年之后所出现的其它的观点,给教会带来黑暗和混乱。很明显其它的观点、其它的看法,根据预言之灵,它就不是出于上帝的灵。其它的观点,它的结果是黑暗和混乱;那么,这些观点也一定是错误的,事情至此应该是很清楚的。可是我们要记住,毕竟我们处在善恶之争的战场之上,真道上的争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些其它的观点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引进安息日会?又是怎样得到传播?我们就留待下一次再跟大家分享。
结束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主!我们感谢你圣灵的带领。主啊,在我们一同来思考围绕查案审判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时候,求主圣灵给我们一颗渴慕真理的心,也赐给我们辨别真理的敏锐的领悟力和辨别力。献上祷告,奉基督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