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十二)第八篇45-47节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编辑:王敬之
(十二)第八篇45-47节

第八篇

持续的关联性



45怀爱伦称职吗?

「属灵理解力的金律不是才智,而是顺从。如果一个人想得到科学知识,理性的好奇就是他的向导;但如果他要更深刻地理解耶稣基督的教导,他就只能依靠顺从得到。……理性的黑暗来自无知,灵性的黑暗源于不愿顺服。没有人得到上帝的话时不立即经历试炼的。……看看你所怀疑不信的事,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没有在灵性上继续进步了。」1
 
怀爱伦有资格作为现代传扬上帝信息的使者吗?她70年的事工能使她被确认为蒙神圣恩召的使者吗?
与她同时期的人何以相信她是一位先知呢?他们的经验对于今天我们评价她的可信性具有高度的说服力。为何在她死后,那么多人仍能得到这相同的结论、具有同样的说服力。

 

运用圣书的标准

我们用以检验圣书先知的标准,很容易被运用到怀爱伦身上。
·她的教导与圣书是协调一致的。2在她使命的全部过程中,她的劝诫都是清晰的:「主愿你们研究圣书。祂从未用任何其它的亮光代替祂的话。这光(她自己的事工)是引领困惑的心到祂的话里,这话若被咀嚼并消化,就将成为生命的血液。3
批评者指责怀爱伦与圣书冲突。4这可能指有个别关于某个人或日期的话,似乎与某一圣书经文不符。但这种出入是无关紧要的。他们仅是在启示过程中人的因素的例子罢了,就像我们在某些圣书先知的著作中也发现矛盾一样。5
关键问题是她如何打破了两千年的混淆和僵局,将一幅永远的福音的完整画卷展示给现代世界?一个对她著作公允的评价,是她将传统保守者基本的关注与传统自由主义者真心的信仰结合起来。如此她的神学信息,超越了在教会之间与同一教会内引起分裂的旷日持久的僵局。她主要的神学信息超越了传达信息之人的限制,她的信息是她声称作为上帝信使的基础。6
·随着时间的推移,怀爱伦事工的成果愈发显得引人注目。7时间的检验是对一个人信息至关重要的检验。历史书上布满了在各个知识领域之领袖的伟大思想,除了可能出现在某一本历史书的脚注里,这些人很少能被今人记住。
在1850年尚不足百人的复临运动,现已走向全世界,吸引了逾百万的信众。非复临信徒观察家以及复临信徒都强调,怀爱伦是这个世界性影响的主要原因。不只是布道活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也主办了世界最大的新教教育系统。另外,其医疗项目也是全球闻名,主要源自怀爱伦的扶植。
若没有怀爱伦的远见和她提出的原则,8这些世界性的项目,包括ADRA(本会的发展援助机构)将永远不会达到现在的成就。例如,罗马林达大学和其国际知名的医学院,如果没有怀爱伦的异象和坚持,恐怕今天早就不存在了。
 

独特的目标

这些项目的特别之处,不在于它们世界性影响的事实,而是它们独特的目标。复临信徒学校和医疗机构之所以能独树一帜,是因为遵循怀爱伦所精心描画的轮廓分明的原则,而不是因为信众仿效世俗的项目。
另外,今天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由于上帝的使者所提出的原则,9成为一群爱付出、长寿、10健康并以传福音为导向的人。11
·怀爱伦一直将耶稣放在她属灵生活和理论原则的中心地位,这强烈地表明她是多么与预言之「灵」合作。12她曾数百次地强调她事工和使命的中心:「所有事工的目标是目中无我,只有基督。高举基督是传讲教义与圣道之人所要表明的伟大真理。」13她的布道将耶稣高举为人类平安和力量的源泉。
十九世纪的宗教运动的研究者可能觉得吃惊,怀爱伦没有为自己树碑留名,不求她本来应得的赞赏和荣誉——而这是所有圣书先知们的共同特点。她的生命是被一种热衷于服务上帝的呼召之力量所驱动。她在向他人传扬上帝信息时,力图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上帝。讲述「在基督里」的圣书真理是她最乐意为之的事。
一个更有实际意义的检验先知的方法,是先知的信息是否使追随者的生活发生质的改变。安得烈大学教会布道学院在1980年所作的一次研究中发现,安息日会信徒中「那些经常研读怀爱伦著作的人,在他们个人属灵生活和其对周围人的见证上,都较那些不常研读怀爱伦著作的教会成员,更象是一个有生命的基督徒。」14
 

怀着读者比其它人更多地阅读圣书

「82%的怀爱伦著作读者,常常或总是有每日的个人读经,而不读怀爱伦著作的人中,只有47%这么做。」这个发现可能比其它怀爱伦著作读者所具有的特点更有意义。35个百分点的差别,是这个问卷中最大的差别。
阅读怀爱伦著作的复临信徒,比那些不读怀爱伦著作的人更重视圣书学习的价值。另外,那些听从她劝诫的人是教会中的先锋,因为他们不断从圣书和怀爱伦著作的学习中,获得那好消息。
换句话说,那些阅读怀爱伦著作的人,是最清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使命和信息的。

 

与怀爱伦同时期之人的见证

怀爱伦的个人生活展现在所有男女老少的面前。对一个人质量的最好的检验,就是这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里外一致。
年轻的怀雅各布在20刚出头的时期,曾是一位坚定的米勒耳复临信徒,对爱伦•哈门这位波特兰的女孩印象深刻。在谈到他第一次见到她时,他回忆道:「她当时属于那种最虔诚型的基督徒。尽管只有16岁,她却是一个公开追随基督并逐门逐户传福音的义工。她是坚定的复临信徒,而且她的经验非常丰富,她的见证也非常有力量,许多不同教会的牧者和领导人,都请她在他们的各种宗教集会上作劝勉者。但在那个时候她很胆小,没有人相信她将被带到公众面前向千万人宣讲。」15
怀爱伦处理个人事务所表现的正直与前后一致,与正直诚实经得起她自己家庭、她的同工和非复临信徒们最细致的审查。16她对于传道工作在时间和金钱上的节俭与奉献是出了名的。她的宽宏大量与责任感都为众人称道。她的坚韧和勇气,尤其是独当一面的勇气,曾激励许多人效学她的榜样。她的幽默和判断力,使许多人在压力中得到放松。17

 

令人信服的品格

如果她曾有不道德的生活记录,她周围的人将绝不会相信她的异象和劝诫出自神圣的来源。18
怀爱伦的来自几个不同洲的同工们,都在为机构计划和各种危机的事做决定之前,寻求她的劝诫。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凡经历过她引领他们到那可以帮助解决他们问题和扩展他们世界观的原则面前的人们,都学会了去相信她的判断。
这种信心不是教会领袖们强加的信条式的信仰。这些领导人自己得到这种信心,也不是靠论证而是靠经历。在1857年有250位守安息日的教友参加的战溪大会上,「教会的合一与教会的恩赐的议题被提出,……这是众望所归的事。许多人表示他们很高兴看到这个问题在教会得到应有的重视。」
与会期间,怀爱伦读了「一篇被视为是主对祂的子民所发出声音的教会证言」。有人建议将这篇证言印发,结果没有反对意见。19怀师母得到其同时代之人的信任,既在乎她的处世为人,也在乎信息本身所表现的关联性。
 

乌利亚•史密斯的见证

这种响应从她圣工伊始就一直延续着。像贝约瑟(Joseph Bates)这种坚定而勇敢的人,也通过个人经验而信服。20那些在圣书观点上存有很强主见的人,本可以在守安息日的复临信徒组成一个教会前就将之肢解。乌利亚•史密斯(Uriah Smith)在1891年的全球总会上所作的一篇讲道中,回忆到他自己四十年的个人经历:「我们与怀爱伦的事工的关系,产生于我们与这圣工之中兴起的某样东西,它贯彻于这工作之始终,与圣工同行,又与之交织在一起,全然围绕着圣工,从这信息开始的日子直到如今,都是这样。」
史密斯描述早期潜在的混乱时说,当时人们「在一些问题上,各持己见,……每个人都极力表达着自己的想法。预言之灵在这件事上的价值,就再一次显露出来了。它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去遵循。是什么呢?那就是弟兄们都要求大同,存小异,放下在次要的问题上的分歧,而在第三位天使信息的大使命上合而为一。这些例子不过是预言之灵一直以来所作贡献的一个点滴罢了——它防止放弃过去的真理,并指出了一条在未来应走的真理之路。」21

 

亨利夫人的见证

一位有名的女性领袖,亨利夫人(S.M.I.Henry),曾一直留心于怀爱伦及其证言,甚至在她成为一名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后,也是如此。为什么?与「我初次注意到的她(怀爱伦)工作的方式有关」。
亨利夫人在理解怀爱伦事工的宗旨上,有自我确认的经验。在她有名的见证《我的望远镜》一文中,她说她「愿意再回到我的轮椅上,果能如是,我就能再看一眼到目前为止不能看见的,对我一直是这样,……这段经历令我相信这一小群人——相信这个机构。如果在这个组织中没有生命和能力,把它从各样阴影与怀疑中举起,把它带入上帝临格的荣耀之中,平稳地度过一切危机的话,我不相信上帝会让我看到这些我已看到的,感受到我已感受到的,和在这些环境中看到我已经看到的主耶稣。」22
 

坚信如初

与怀爱伦有过共事和交往过的人,接受她私人和公共的见证,并信任她在机构发展方面的指教,他们在1882年投票通过一个在每次全球总会开会期间都作的决议:「我们表示我们对恩慈地赐给教会,从第三位天使的信息兴起直到如今指引我们的方向,指正我们的错误的证言毫无消退的信心。而且我们尤其感谢第31号证言,我们认为那是上帝关爱我们的证据——证明祂还没有撇弃我们,尽管我们中间有许多退转的。」23
丹尼尔斯(A. G. Daniells),全球总会会长(1901-1922),可能是除了怀爱伦的家人之外最了解她的人了。在1919年圣书大会上,24他做了一个即兴的讲说,略述了他如何教授教会中的年轻人和大众,有关怀爱伦称为上帝使者的真实性。
他说他会先讲「这个运动的开始」,以说明怀师母和基督复临安息日运动「属于同一时期」,她的贡献「体现在稳定并有力地支撑了这次运动的发展」,并且她和这个运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丹尼尔斯随后提到了各种复临信徒的思想,包括复临信徒对圣书、世界福音工作、在社会福利工作上,服务于非复临信徒和教育计划的态度。他强调这些世界范围的项目若放到一起,就是「这项恩赐的来源和真实性的有力证据」。

 

忠于圣书

丹尼尔斯所说的证据中最基本也是最大的证据,恐怕是怀爱伦对圣书的忠实:「所有其它的改革运动中,其领袖们很难完全辨明所有的错误和真理——安息日、洗礼、人的性质等等——从而他们公开地从圣书中传讲错误。但是现在,当我们审视这个运动时,我们发现预言之灵所具有的强大的辨别力,我从未发现有任何圣书上的真理被预言之灵搁置一边,或者有任何流传自黑暗时代的圣书或神学错误,被预言之灵所延续,并将这违背圣书并令人怀疑的教训强加于人。」25
怀爱伦的著作成为她神圣资格压倒性的证据。远在读者认识这位作者之前,她在期刊上的文章与书籍就早已令人确信,上帝借着那些文字说话了。
她的那些以基督为中心的著作,将人们引向圣洁。尼古拉(Francis D. Nichol)曾作教会报纸的编辑长达21年(1945-1966),他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在1890年代后期,他的年轻父母住在「澳洲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无意间得到了一份《评论与通讯》。当时任何阅读材料都极为稀罕,但怀爱伦的一篇文章却深深地「触动了他们的心」,之后他们得出结论说:「写这文章的人似乎是受了圣灵的启示。」随着进一步的阅读,他们写信希望对作者有多一些的了解。很快他们就成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友,这个决定为他们的儿子开启了明亮的未来,使其有机会在让其它人了解这位「似乎受了圣灵启示」的妇女的事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26
怀爱伦的神学框架,即著名的善恶之争的主题,揭示了救赎计划的深刻内涵和独特的一致性。它超越了几个世纪以来分裂基督徒的僵局。
 

信息大于信使

我们在本书中一直在强调信息是大于信使的。实物比容器更重要。27为什么?因为怀爱伦对教会及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再次澄清了圣书关于救赎的教训。她显示出所有的圣书教义都是相互联系的,容忍任何教义上的错误,都会使整个神学体系混乱和矛盾。例如,如果搞不清人的性质,就会混淆罪的性质、健康原则的重要性,和对死后的认识。
不知道罪是在何时从何地起源的,人们就不清楚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罪这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不理解救赎计划中涉及全宇宙的问题,人类就会只注意自己,一切以自我为出发点而生活。
基督教历史上充斥着许多神学争战的苦楚记录。正直的人也难以避免神学上的错误。例如客观主义的危险,其对在救赎的过程中上帝的主权而人是相对被动的强调,受到了主观主义强调人在运用情感和理智方面的自由的严厉挑战。每个基督教团体,无论是天主教的不同分支或各种新教教派,都跳不出这个程序,或强调客观主义或强调主观主义。或者在追求「平衡」的过程中,无助地迷失在两个主义的混杂之中。
但怀爱伦却帮助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轻松避开那折磨所有其它教会的神学漩涡——不是靠提出奇怪的推测或怪诞的神学,而是靠引入上帝和其救赎计划的大局观,即善恶之争的主题。28当人们为更相信怀爱伦是上帝的使者,而寻找最充分的原因和最令人满意的证据时,许多人就将注意力集中在善恶之争这个可以作为所有其它证据根基的主题上了。

 

谬道导致混乱

观察一个处在异象中的先知是很有说服力的。奠基教育或医学原则的伟大哲学体系,或会受到信徒与非信徒的纪念和尊重;充满热情地高调倡导无私的慈善事工,与对穷困者的救助的榜样,诚然也会令人敬意油生;但是当批评者在这些各种各样的证据中挑剔人的软弱和口号与行动的偏差时,信心常常变成恐慌。若一个信徒在先知的记忆中或一些事实细节中发现可能的错误,他可能会觉得所有其它方面都成了问题。当一个信徒下意识地认为一个先知是不会犯错时——即他和他的话和文字应受到同等的对待,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出现了。29
困惑的信徒一旦受到关于启示的错误概念的影响时,30就开始重新审视那些他们曾以为令人安慰和安全的许多证据。有关伴随怀爱伦异象的身体现象的论据,现在却成了令人怀疑的对象,因为有人声称,撒但也能操控任何显灵的事情。在世界范围内,医疗与教育方面无可辩驳的成果,也被用来与天主教、路德宗、摩门教作比较,以及那种认为怀爱伦事工在这方面的「成果」或许并非那么独特的想法也随之而起。

 

与众不同的神学体系

换句话说,如果迷惑的信徒没有明白怀爱伦的一个主要贡献,在于她与众不同的神学体系,他们就极易背弃信仰并产生灵性的混乱。这就好像一个秩序井然的宇宙突然失去了中心,夜空中所有的星星都脱离了它们传统的轨道。
但只要冷静理智地思想善恶之争的主题,是如何超越所有基督教内部的分歧和错误,信徒就不会受偶然事实上的错误和先知在文学上的某些借鉴所影响。当复临信徒允许其它的神学架构和核心主题来决定任何教义的方向,教会内部的纷争就难以避免。当复临信徒用其它神学体系代替怀爱伦著作中所呈现的圣书架构,教会内部的纷争就是可预见的。什么时候当复临信徒将怀爱伦从一个神学权威降为不过是一个牧养的慈母,他们就显露出自己的险隘,也会误导他人。
不承认与怀师母同时代的人们通过个人经验而认可的事,无异于否认历史。另外这种否认,也断绝了复临信息一致性和特殊性的根基和其存在的理由,从而使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意义与宗旨上乏善可陈。
怀爱伦是给予了这个世界有关全宇宙救赎计划之最清晰的理解的上帝的使者,只要我们给予她这种正确的定位,复临教会就会免于组织内部的分裂和个人信仰上的混乱和错觉。
给予怀师母正确的定位,将帮助教友们游离神学的陷阱,从而就可以将一个连贯一致的基于圣书的救赎观念呈现给全世界——一个简单、清晰、并引入末后最后的考验之连贯的圣书信息。启示录的作者约翰将这末时的信息称为「永远的福音」(启14:6)。
明白了怀爱伦给予复临教会乃至全世界的最伟大的贡献,信徒们就会有最充分和最安全的理由,去继续信赖她为上帝的使者。31
 

证据的份量

所有神圣的启示,由于其运作过程,都从一个易犯错误的外在显露出来。因为信息进入了一个不完美的容器,上帝自己邀请我们权衡证据:「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赛1:18)。
当上帝邀请我们与祂辩论时,祂不是在玩文字游戏,祂确实是要和我们平等地交流。怀爱伦常常鼓励读者相信,运用圣化的理智可以使我们成为「明智的基督徒」。这说明基督徒「不是要盲目地相信」。为了寻求真知,「我们必须放下所有的怀疑,所有我们的自以为义,我们必须借着悔改谦卑己心……祈求真光的启迪。」32
上帝的本性绝不是压制、支配或强迫任何人去相信——祂等待人们去响应充分的证据。祂从来不会「勉强人信」。33怀爱伦很好地总结了这一点,她说尽管「上帝虽已赐人充分的凭证,作为信心的根据,但祂总不会为不信之人除去一切怀疑的借口。」34
这种对人类责任的尊重出自于上帝的安排,要「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创1:27)。爱、尊重、信心,和其它涉及任何的人类情感都是不勉强的,不然这些就不再是我们最想追求的。勉强的信任或爱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因为上帝所愿望的,是心悦诚服的人类,而不是要与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祂保证在人类错误的可能性中,仍有足够的证据存留。
邪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强迫人违反良心行事」或「因他人不赏识我们的工作,或不按我们的意愿行事,就想伤害他们,毁灭他们」。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任何形式的强迫都出自那恶者而非基督。35
然而在之前的几章我们已经看到,预设前提决定了一个人对待证据的方式。预设前提使历史学家、科学家和神学家预先确定了结论,并且常常是不知不觉的。由于这个原因,当研究者们突然开始通过不同的镜片(如哥白尼、爱因斯坦、巴斯特等等)来审视相同的世界时,就会出现范式的转化(paradigm shift)。那些镜片就是决定我们对待证据方式的预设前提。36不证自明的「真理」,常常是决定人如何对待证据之人的构想或范式(paradigms)。
例如,如果人将圣书看作犹太历史的选集,或把信徒对上帝在他们宗教经验中的介入的解释当作神话,那么就永远不可能理解作为上帝对人类进行自我启示之圣书的信息。如果因为不信超自然力就否定神迹,将永远无法理解四福音上的故事。耶稣复活的事也将被以一种人为的方式解释。如果不信上帝会亲自介入人类的事,那么也不会认真对待怀爱伦作为上帝使者的身分和其信息。如此种种,不绝于斯。
耶稣所阐明的认识论原则,贯穿于任何需要作出道德性响应的研究,「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上帝,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约7:17)37人的本性之中,有寻求自主权与想信什么就信什么的意愿。所以「人若想找疑惑的托辞,总是可以找到的。若非等到每一个反对的意见都圆满解决,而再无怀疑的余地,就不肯接受并顺从圣书,这样的人是永远不会来就近真光的。」38

 

打保票与信心不协调

驱使人背离真理之光的预设前提(预设、偏见、成见等)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例举,是耶路撒冷的宗教领袖对耶稣的反应。在拉撒路复活,这一个有许多证人的不可否认的事实之后,这些领袖甚至更想杀害耶稣(约11:47-57;太26:59、60)。尽管这些领袖是聪明的,却是存有偏见的。耶稣不符合他们的预设前提,是对他们理论权威的威胁。他们并非由冷静的判断和纯正的良知所引领,而是受控于他们主观的愿望。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必须面对基督时代的犹太人所必须解决的相同问题。面对真光,面对神人两性的耶稣时,信仰的问题远胜于阅读无可辩驳科学证据,诸如物质质量的大小或物体运动的速度等。对于有些问题,其答案无可辩驳,能提供充分的保证。
但当耶稣提出了最好的回答并提供真理最好的证明时,人们仍旧拒绝祂。为什么?与人们拒绝祂的先知们的原因相同。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人愿意相信什么,在于圣书所称为「信心「的秘密,或隐藏的奥秘。从根源上讲,信是爱和感激的响应,是不能被强制或胁迫——甚至在「压倒性」的证据面前也是如此。试想想身居天上的路锡甫,是如何面对遍及周身的证据的!
所以怀爱伦有这样的话说:「确定无虞的保票……与信心不协调。信心所依据的不是确定性,而是证据。」39换句话说,在属灵的事上打保票式的完全确定性,不会像数学或激光测量领域那样有确定性。实验室的结果是展示,不需要信心。但对上帝的信心,并非仅建立在看得见的、精确的展示之上。
耶稣与宗教领袖们在一起时声称,人若愿意明白,就必晓得真理(约7:17),可能没有比怀师母对此的注释更好的了:「耶稣说,人对于真理的领悟和尊重,多在乎内心而少在乎头脑。我们必须接受真理到心灵的深处,使意志归顺真理。倘若真理仅仅是理智的问题,那么心中的骄傲就不至于阻挡人领受真理了。事实上,人必须先有恩典在心中作工,并且把上帝的灵所显明的一切罪完全弃绝,然后才能领受真理。」40
 
三个妨碍对真理的接受的基本预设前提
正如我们在41到43章中看到的,批评者用以判断怀爱伦事工可信度的那些不利的指责和断言,主要集中在以下的预设前提:
1. 那些相信字句式默示(verbal inspiration)的人们,常常将他们的批评和拒绝基于一个词的改变和一个有问题的日期。41
2. 那些有意或无意忠于一些新教改革者提出的不充分的神学教条的人们,会拒绝怀爱伦关于救赎计划教导的关键概念。那些不相信基督在升天之后作大祭司存在两个阶段的人,就会直接拒绝她对复临教会的圣所教义,甚至她的整个教导。42
3. 那些对罪的谴责感到不舒服的人。43当一个人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类时,他们通常的反应都与那些不接受圣书是神圣启示之人的回答基本相同——「没道理。」对于那些骄傲自负的来说,听从上帝的呼召去相信可能出错的信使的信息,就是没道理
有这样心证的人,听到上帝要召他们转离流行的神学,与大批流行的圣书学者走相反的路,怎么说也是没道理
对那些怀有此意的人,听到上帝要他们放下自己感到骄傲的意见,那可真是没道理,要知道他们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见解」,才有了那种总是自己「说了算」的安全感,那种建立自己「身价」以及使他们受到追捧的标志性符号。
对于那些骄傲、放荡不羁的罪人,八福(太5)根本就是没道理。耶稣发出的,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可8:34)的邀请,也是没道理。
只凭自己的心意,让新的主人来裁定什么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只有当一个人降服于基督之后,才会有道理。看清自己的本相,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生命的经验,那会使一个罪人变为一个感恩顺命之上帝的儿女。只有让个人的意愿望深度降服于上帝的计划,上帝的计划才有道理。
换句话说,让一个不信的人放下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而成为耶稣的门徒,是与他的常识相背的。这就是为什么上帝要通过祂的圣灵给我们「超常识」,将我们置于合适的位置,可以正确地「了悟」生命。
在有关我们自己和上帝对我们的计划的真理进入人心之后,上帝试图对我们所说的一切就都变得「有道理」了。然后证据的效力才说得通。也只有这时,证据的效力似乎才能与常识相媲美。44

 

「耶稣里的」真理

每个人都应当使用的、最简单的测试,就是怀爱伦最为关注的:真理必须如实的「在耶稣里」呈现。45她是否做到了向别人发出的倡议呢?她以三种方式使用这个短语:
(1)如果基督徒要在人生的危急关头「站立得住」,「他们就必须如实地接受在耶稣里的真理……。愿每一个罪人将耶稣视为道路、真理、生命。这样,他的心就会敞开如实地接受在耶稣里的真理。」46怀爱伦在谈到以下这个核心真理时,驱散了所有的神学迷雾:「心灵的救赎,通过在基督里的信心,是真理的根基和支柱。那些具有在基督里的真实信心的人,是借着品格的圣洁和对上帝律法的顺从,将信心显明出来。他们明白在耶稣里的真理,是引向天国与永生的。」47
(2)教导别人的基督徒,「必须如实的相信并教导那在耶稣里的真理。心灵的圣洁,永远不会导致不洁的行为。」48耶稣将祂的教训实行在祂的生活中,成为众人的榜样。纯正的教义若缺乏耶稣的精神,就不是如实地教导「耶稣里的」真理。
(3)基督徒应当全面一致地传讲福音。每一派只看到福音的部分的好消息,乃是造成各个教会出现分裂的问题所在。因没有看到全面的福音,导致普遍抵制顺从上帝的律法,而这本是救赎计划的一个基本成分。怀爱伦强调,那些「不熟悉上帝主权之律法的人……也就不熟悉耶稣里的真理……。人若在律法里如实地认识真理,就能在耶稣里如实地认识真理。借着对基督的信而顺从上帝的诫命,人的生命就与基督一起藏在上帝里面。」49
复临信徒素负「熟读圣书之民」的盛名,可能这个描述更适合教会的头一百年。然而根据教会福音事工社(Institute of Church Ministry)的报告,今天,与不怎么读怀爱伦著作的信徒相比,那些习惯阅读怀爱伦著作的复临信徒,也是教会中更多地研读圣书的信徒。50怀爱伦的信息里确有一种倡导忠实地读经的元素。
换一个角度,成百上千的人证明,怀爱伦在把神学带给普通的教友这方面,贡献卓著有目共睹。不然,如何解释比例不低的复临信徒投入到每日积极的读经之中,而且熟悉那些通常只有职业神学家才了解的神学专题呢?

 

关于末时的预言应验不爽

与每年1月公布「10个最好的预测」的所有现代「先知」不同,也不同于常年的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式的预言家们,因将他们的预言说得模棱两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重新解释,使其「准确」。怀爱伦对末时事件的预见从未与事实矛盾过。51今日的经济不稳定、政治冲突,社会动荡、道德沦丧、招魂术等新世纪运动的复兴,和全球性的宗教联合——这些都是对她预言的令人惊讶的吻合。许多年来,一些人挑剔说怀爱伦忽略了共产主义,他们宣称她的末世论过时了。但现在看来,她的那些遵循圣书轮廓的预言是真确属实的。
尽管有许多表面上的偏差,其作者也称不上完美的作家等等,千百万人还是通过权威证据而相信圣书,照样,同类的证据也使成千百万人相信怀爱伦。如果在一个人的预设前提中,超自然力不合常理,文学上的借鉴也与先知的身分不符,这样的人就会拒绝接受圣书是上帝的话。同样的预设前提,也使一些人拒不接受怀爱伦为上帝的使者。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反对,圣书依然发光——怀师母的事工也是如此。那些从圣书和怀爱伦著作中得到赐福的人们,听得出上帝对他们说话的声音。理解了任何时代的预言之灵著作的宗旨,并在信众的人生中加以实践,那些因人为原因造成的偏差就不足为虑了。52

 

年轻人也被吸引

虽然怀爱伦于1915年去世,年轻人仍以极大的热情对待她的著作,她依然能激发稚嫩的小学生与进向成熟的大学生。青年人不仅感受到了她的有感而发、自然清新,以及在复杂的处境中所表现的勇气,他们也感受到了她所倡导的,那些与事工上的进步和个人的成就相关的生动的原则,若没有她,这些原则是他们想也不会想到的。
另外青年和他们的良师益友们都感到,并非所有机构的项目都尽善尽美,要面对变化的环境,需要有适度的可塑性与弹性,那曾一度鼓励当时那些心志不坚、半信半疑地男男女女建立起疗养院和教育中心的怀爱伦,也同样使他们变得志坚胆大。即使在今日,年轻人仍发现怀师母不只是一个讲道理、一般意义上的精神领袖。他们发现从某种特殊的角度来说,她仍在建造梦想,为受压抑的人点燃热情,不管他们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如何。
复临教会的青年发现了她同时代的人所发现的——无人能锁住怀爱伦。人们才与她一起安定下来,她就会用新的责任与新的挑战,令趋于保守的人惊讶。而达观开朗的人又会因她呼吁行动与弹性而与她一起兴奋,并随之因她呼吁委身于所启示的真理的权威,而变得冷静淡定。
许多人感到真实的怀爱伦被墨守陈规的保守主义或自由派的奚落所掩盖,直到她变得无人懂得——就是说,是一个既没消失,却又是大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的人。想要认识真正的怀爱伦的青年,被他们所发现的改变了。他们是这一代的冒险者,也将成为复临运动未来的中坚力量。
证据的份量开了现在复临青年的眼,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更明亮、更令人振奋的未来;没有怀爱伦,他们到哪去寻找未来的意义,又如何在当下理出头绪?青年还能到哪里去寻找经过检验的可信记录,以及寻找一种与上帝的信徒相联系的活生生的感觉?

 

「只是器皿而已」

怀爱伦对她的使命认识深刻,但她一直保持着施洗约翰即便是在最凄凉的时候也有的胸怀。约翰给他同时代的人的信息,常常反映在怀爱伦的经历中:「祂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
在1886年12月,怀师母在意大利的托雷佩利切举行布道大会。迈尔斯•格兰特(Miles Grant),一位颇具影响的复临基督徒牧师,从美国一路跟随她,决定要「揭露」她的「自负」。12月4日星期五晚上,格兰特在怀师母开会的楼上也在开他的会——对一般大众来说,这可不是对美国来的复临信徒的好广告!
格兰特尽其全力从曾被怀师母责备过的人那里,收集了所有的诽谤和仇恨。另外他还编造了一系列断章取义的言论,准备诬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知道在托雷佩利切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不足以「唤醒」民众免受欺骗,怀师母决定不理会格兰特,她决定「专心讲述真理……我渴望让人们如实地认识在耶稣里的真理。」
在那天的日记中她写道:「我要尽我的义务。我只是上帝手中的一个器皿,要在祂的慈爱与敬畏中履行我的那份天职。真理必胜,但何时、何地、怎样得胜,则是主决定的事。这样的想法,将平安、盼望和信心带入我的心灵。」53自我辩护和与反对者进行公开辩论,这不是她品格的一部分。
一些非复临信徒认为,如果没有怀爱伦,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就不可能存留到今天。新闻周刊宗教版的编辑肯尼思•L•伍德(Kenneth L. Woodward)曾说:「如果她(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失去其开创者,这个教会可能会发现她也失去了独特的异象远景的灵魂。」54

 

证据的意义

大量的证据有力地显明,怀爱伦的双重见证──她的人生与事工──深富令人折服之力。她品格的正直被她的同辈人认可,无论教内还是教外。她事工的中心,在于揭示耶稣的美好、真实和大能,这一点也同样得到了教会内外的一致认定。任何想要接受她这个人而不接受她的事工,或只接受她的事工而不接受她这个人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像爱德华•黑朋斯多尔(Edward Heppenstall)所说的那样:「要想给予她的为人和品格以很高的评价,而同时低估她的著作,这是不可能的。」55
一些人试图在称赞怀爱伦在灵修方面的贡献的同时,却否认她作为神学使者的身分,这等于将她的为人与事工分割开来。她的神学贡献正是复临信徒之所以能建立起均衡地全球性福音、教育与健康项目的原因。是怀爱伦对永远的福音与上帝对一个世界性运动的计划的远见卓识,激励了几个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运动的先锋。

 

尾注

1.奥斯瓦德•章伯斯,《竭诚为主》(Oswald Chambers,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密执安州大拉皮兹发现出版社,1963年版)第151、152页。
2.见本书第36章。
3.《信息选粹》卷三,第29页。
4.见本书第43章。
5.见本书第2章。
6.见本书第3、45章。
7.能证明怀爱伦先知事工的有效性及正统性的证据为数不少,「所结的果子」仅能算其中之一。如果单靠「所结的果子」撑门面的话,恐怕有人会认为其它人也毫不逊色,比如摩门教徒,因为他们的活动也是遍布世界的;再比如玛丽贝克埃迪(Mary Baker Eddy),因为成千上万的人同样将她视若功臣,将自己那清新而有益健康的生活经历归功于她。但是如果能将「果子」和其它证据一同摆出来的话,就肯定会受到重视。因为对很多人而言,这套全备的证据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8. ADRA是安泽国际救援协会(Adventist Development and Relief Agency International)的首字母缩写(该机构的前身是SAWS;包括OFASA,以及ASA)。这一人道主义机构在发展/突发事件/救灾计划方面,向世界各国提供帮助。
9. 1995年全世界(复临信徒)的捐献共计1,332,781,946美元。(全球总会年鉴,1997年,第4页)。
10.见本书第28章。
11. 1995年我们教会在207个国家开展工作,使用的语言共计有717种;开办了5533所学校(从小学到综合大学);56个出版社,用229种语言出版刊物;从小诊所到药房,再到大城市的医院;开办了将近600所健康机构。
12.见本书第1章。
13.《信息选粹》卷一,第156页。
14.见1982年10月的《传道》(Ministry)第10页。
15.怀雅各布《传略》(Life Sketches,1880年版)第126页。
16.对她的逝世,一本着名杂志报导说:「对所获得的启示,她绝对忠贞不二。她的生活与这些启示相称。属灵的骄傲她一概全无,不义之财她也不求。她的生活和工作,堪配女先知这一职分。」《独立报》(The Independent,纽约),1915年8月23日,《怀爱伦传》卷六,第444页引用。
17.见本书第94页。
18.格雷厄姆(Graham),《创建者之一》(Co-founder)第29页。
19.《评论与通讯》,1857年11月12日
20.见本书第14章。
21.《总会每日公报》1891年3月14日,第151页。1868年,乌利亚•史密斯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为《依据圣书,怀师母的异象是属灵恩赐的表现》(The Visions of Mrs. E. G. White, A Manifestation of Spiritual Gifts According to the Scriptures)。在回顾她的事工所结出的成果时,他写道:「它们将我们引向最纯洁的品性……引向基督……引向圣书……它们给众多的心灵带去了舒适和安慰。」接着他继续走笔,为那些冲着怀爱伦来的、「最盲目的偏见,最强烈的憎恨,及最恶意的苦毒」,做出了自己的注解。史密斯将这些敌对者分为两种:「第一种人,是相信或者在反对的声浪刚起时,是曾相信过复临安息日会的观点的;但是,异象却指出了他们或他们所同情之人的错误,并给予了谴责……第二种人则公然反对复临安息日会持守的所有特殊观点。……他们憎恶那套跟异象紧密相连的真理体系,他们攻击异象,视异象为防碍真理发展的最大的璋碍。」第6-10页。
22.《我的望远镜》(My Telescope),收录于1898年1月《健康福音》(The Gospel of Health)
23.《评论与通讯》1882年12月26日。第787页。
24.见本书第38章。另见本书第35、42章。
25.《光谱》(Spectrum)(1979年5月),卷十,第1号,第29、30面。晚年的A. G. 丹尼尔斯(A. G. Daniells)写道:「今天是主后1935年,怀师母已安息20年,唯余仍苦苦前行。夫人毕生之工作,余曾亲眼目睹长达23年之久。今斯人已逝,而余竟多得20年之光阴,得以对其生平、建树细加考究。余年事已高,未敢有违审慎、守诚之规,但告知诸君曰,凡余生平相识、相交之辈,若与夫人相比,则高下之别判若云泥。夫人一向悦人心胸,愉悦开怀,且勇气十足。粗枝大叶、碎嘴饶舌、自轻自贱之病,观其一生,不见分毫。天国之恭肃严谨,化为其身矣。或神之恩赐,或劳力所得之奇功,凡此自夸之事,余一概未曾听闻。夫硕果也,夫人诚然以为可喜;夫荣耀也,夫人皆归与藉其做工之神。此番声明,余自知关系重大,故此穷尽余力,所做剖心之语,字字句句皆出于最深之折服与吾能达之明辨。当此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之际,余凛然警醒,恍若直面全地之审判主,余自知不久即要立于其前,此番言论,即发乎此境。」《常驻的预言恩赐》(The Abiding Gift of Prophecy),第368页
26.《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百科全书》(SDAE),卷十一,第179页;献呈页,弗朗西斯•D•尼科尔(Francis D. Nichol):《批评者》(Critics)。大概在1950年,尼科尔访问了发源于米勒耳运动的另一个教派——基督复临会(Advent Christian Church)(该会的会员不到3万人),并拜访了一位上了年纪的领导人。在回顾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后,这位领导人加了一句:「你们的人比我们更有远见,计划安排得更好。」尼科尔回答道:「不,我们的人不比你们的聪明,但我们中有一位看似弱不禁风的主的使女,是她向我们宣示,根据她从上帝那里得来的异象,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规划未来。」尼科尔《批评者》,第23、24页。
27.见本书第3、45章。
28.见本书第22、29章。
29.见1990年3月22日的《复临评论》。该刊当日报导了里奇韦牧师的经历,当他发现怀爱伦跟其它先知一样,并非毫无差错时,他觉得「他被出卖了,非常难受」。在恢复对怀爱伦信心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从未正确地认识过,上帝是如何通过受肉身所限的先知做工的。现在,他用两种「撒但无法照搬」的方法测试先知:一是「果园」测试法——可用所结的果子判断果树的好坏;二是「耶稣证言」测试法——主张者的「证言」是否从耶稣而来,又能反过来为耶稣作见证?
30.见本书第2、11、16、22、32、36章。
31.如需寻找一本文集,看看安息日复临信徒中的佼佼者,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到底是如何评价怀爱伦对其生命之造就的,可以读一读赫伯特•E•道格拉斯(Herbert E. Douglass)的《怀爱伦对我的意义》(What Ellen White Has Meant to Me,华盛顿《评论与通讯》出版社,1973年版)。
32.《评论与通讯》,1887年3月8日
33.「信仰的事,来不得半点勉强。上帝提供了足够的证据,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衡量证据,再作决定。但是上帝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挪去怀疑的机会,永远不会勉强人信。」《怀爱伦信函》1868年第12号,《怀爱伦传》卷二,第276页引用。另见《证言》卷五,第675、676页。当人在谈及「默示」和「启示」时,其权威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在杰姆(Giem)的《科学神学》(Scientific Theology)中,对这一问题有所讨论,见该书第68-86页。
34.《善恶之争》第527页。「上帝从来没有要我们相信无凭无据的事。祂的存在,祂的品格,祂话语的真实性,都有合理而充分的证据。但上帝也从未排除疑惑的可能性。我们的信心必须依靠证据,而不是根据推论。要疑惑的人总是有机会的。但是真心希望明白真理的人,一定会找到充足的凭据,来确立他们的信心。」《喜乐的泉源》第105页。
35.《历代愿望》第487页。「上帝不强迫人放弃他们的不信。光明和黑暗,真理和邪道,都摆在他们面前,要他们自己决定何去何从。人的心智赋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上帝不要人凭一时的感触决定是非,却要他们权衡凭据的分量,仔细地以经解经。」《历代愿望》第458页。
36.见本书第32、34章、附录E
37.「只要有人敞开心门接受那试探者的暗示,困难就会增多。那些不愿来就光的人,他们的心是向不信敞开的。我的光阴和精力若是耗费在这些事上,就合了撒但的心意了。」《信息选粹》卷一,第52、53页。
38.《善恶之争》第527页。
39.《怀爱伦信函》1892年第19d号,收录于《怀爱伦1888年资料集》第1029、1030页。
40.《历代愿望》第455页;见《证言》卷八,第301页。
41.见本书第41章。
42.见本书第44章。
43.「怀疑的真正原因,虽然十分隐蔽,但大都不外于爱恋罪恶。」《喜乐的泉源》第111页。
44.「属乎理性的事,你可以赖思想得着出路,但属灵的事,只会愈想愈一团糟。上帝的手若在什么事上加压力,,就要顺服,把幻想拘禁在你对基督的顺服里,这样,一切就会明亮如白昼。…….我们若容让极小的事不顺服圣灵的控制,,就会陷入属灵的迷乱中,即使花上多少思虑,也不能叫事态明朗。属灵的乱堆,只有靠顺服才可以澄清。我们一顺服,就能辨明。这是叫我们羞愧,因为在迷乱之中,我们知道问题是出于心志的状态。天然的视力若交给圣灵,就变成透察神旨意的能力,而整个生命也就能保持纯一。」章伯斯:《竭诚为主》(Chambers,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第190页。
45.在怀爱伦已出版的著作中,「耶稣里的真理」用了几百次。
46.《总会每日公报》1893年1月28日,第14页。
47.《评论与通讯》1895年9月17日。
48.《评论与通讯》1885年11月10日。「我们要讲述在耶稣里的真理,这真理因着基督的生命中所特有的恩典与优雅,而馨香四射芬芳迷人。……为何那些自称拥有高等知识的人,反倒把自己变得引人反感,并让真理蒙羞?这是因为他们拒绝让真理来洗濯他们那不圣洁的性情。歪曲真理的人严厉苛刻、无同情心,且惯于非难他人。」《时兆》1893年8月21日。「倡导真理的人会采取什么行动呢?他们拥有永恒不变的上帝圣言。他们应该表明自己持有耶稣里的真理。他们的言语不可粗鲁刻薄。他们在介绍真理时,必须彰显基督的慈爱,谦卑与柔和。」《评论与通讯》1902年10月14日。
49.同上,1890年6月17日
50.见脚注14。
51.见本书第15章。
52.道格拉斯,《怀爱伦对我的意义》(What Ellen White Has Meant to Me)前言《对一本书的信心来自何处》(How Confidence in a Book Is Born)第10-21页。
53.《怀爱伦传》卷三,第335、336页。
54.《新闻周刊》1981年1月19日。
55.爱德华赫彭斯托尔,「怀爱伦的启示著作」,刊于1987年5月7日的《复临评论》。
 
 
 
 
 

 

学习思考题

1. 衡量圣书先知的规范是什么?怀爱伦经得起这些规范的量度吗?
2. 预设前提对衡量证据有何影响?
3. 上帝为何不将真理表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那样的话,任何人都无需运用信心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决择,岂不是很好吗?
4. 一些批评者拒绝怀爱伦的信息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5. 在哪三个方面,怀爱伦使用「在耶稣里的真理」这个说法?
6. 试将试验圣书先知的测试用到怀爱伦的事工上,为每一项检验举例说明。这些测试虽是累积式的,哪一项测试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7. 试列出早期复临信徒信服怀爱伦的特别恩赐的证据。但不是所有的证据都以同样的原因叫人信服,试举例说明。


46 教诲依然

不论我是否活在世上,我的著作都会不断发言,其功效要延续到世界的末了。我的著作已在出版社存档。即便我去世了,上帝所赐给我的这些话语,仍会具有生命力,继续向人传讲。1
 
1912年2月9日,85岁的怀爱伦在她的最后的遗愿和遗嘱上签了自己的名字。2
大体说来,这份遗嘱3催生了怀爱伦著作托管委员会(Ellen G. White Estate, Inc.),一个由五位成员组成的、能自行生成的董事会的成立。4它的四个最主要的任务包括:怀爱伦不动产的分配(例如私人的物品和地产),她手稿的保存,未来她著述的汇编本的印刷,她的书籍对其它语言的翻译及其出版。
怀威廉死后的1937到1938年间,她的文字资产从她在加州圣海伦艾尔蒙丝庄园的家中,转移到华盛顿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全球总会的办公室和保险室中。这之后的几十年里,怀爱伦托管委员会与总会,一起在世界各分会设立了十一个研究中心,加上密执安州贝林泉的安得烈大学和加州罗马林达大学的分部,5这些中心拥有怀师母书信和手稿的复件,与教会有关的历史材料,和在别的地方不易到手的重要的书籍和小册子。
托管委员会慎重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托管委员会最初五位成员一起工作了19年,「出版了出自怀师母手稿档案的10本汇编,整理出版了一本有关她所出版的著作之《索引大全》,将她的手稿完全汇编起来,通过与总会官员们商议,保证了托管关系的持续和与教会顶层领导的密切合作。」6
 

怀爱伦托管委员会

虽然托管委员会的编制不时地在变动(现在为15名成员)7,而它的使命迄今依然十分清晰:以最恰当的方式,尽可能地让怀爱伦的作品普及全世界。1934年托管委员会作了第一次成员的变动,自此以后,它已授权出版了许多汇编,包括灵修书籍和一套光盘珍藏集(也就是《纪录已发行的怀爱伦著述的数据光盘》),里面「包括所有怀爱伦在她70年事工过程中写下的知名书籍、文章和小册子,还有那数千页来源于1915年她去世时,尚未出版的手稿中的已印刷作品。」除此之外,这张光盘上还包括6卷《怀爱伦传》和《怀爱伦在欧洲》以及《雅各布王版圣书》,与这张光盘配套名为《怀爱伦和她的著述》的小册子中,记载了怀爱伦事工范围的摘要和她主要作品发表过程的简介。8互联网上也可查到怀爱伦所有的出版作品。
 

怀爱伦托管委员会的发行方针

许多怀爱伦──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研究中心,都明确地规定了希望获得想找的资料的手续。他们另外的一个同等重要的职责,是保护这些数据使它们免遭损失。
由于研究中心的人员有限,研究人员渴望获得那些未出版的文献,于是他们首先通过4卷《索引大全》和光盘,参考查阅大约7万5页已出版的数据。
为了避免遗忘与误放,研究中心的人员(非研究者)会把那些借出的档放回原位。若是要搜索详细的年代时,研究者可能要求得到整个的抽屉或整本的文献,而不是从中抽取一份。
对于那些不能前往研究中心的研究者,有相应的补救措施。尽管各中心不提供「邮件研究」项目。但那「长期借出方案(Permanent Loan Policy)使得满足特殊情况下的需求成为可能。一旦有人需要查阅,中心就会通过邮件,提供所需详细的信件或手稿(通过那已出版的参考加以确定)。如果所需求的档案还未出版,查阅者可以借到那附带「长期借出方案」的复印件。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果要长期查阅未出版文献,就得亲自到中心去。
只有明白怀爱伦资产机构已经在怀爱伦遗嘱的嘱咐下,拥有这些档案的出版权,对怀爱伦未出版的书信和手稿的研究才被许可。从而怀爱伦未出版作品的使用,和印刷的版权数据的使用等,也必须遵从版权法规条款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需求不断的增长,有关怀氏夫妇遗产发行政策的问题,也由「为什么要出版?」转为「为什么不出版呢?」这最终导致了决定把所有的怀爱伦的书信和手稿做成光盘。

 

汇编的价值

在怀爱伦的遗嘱中,她授权「汇辑印刷出版我手稿」。
在她70年的事工中,无论是与当时还是和现在的其它作者相比,怀爱伦的排程和庞大的写作计划,都是异乎寻常的(正如我们在第11章研究过那样)。她很少有空闲专门花费连续数周的时间去一直写一本书。9在多年的时间里,怀爱伦整个夏季都在参加不计其数的帐篷大会,每天甚至是要连续演讲一两次。10很多年以来,她每年的离家时间都是几个月。她曾经在两年的时间里遍游欧洲三次,其间她几乎每天都在作演讲,不停地举行会谈,并写给个人的证言。11
怀爱伦的布道事工其间,她几乎没时间去整理组织分散于那些信息中的各个主话题,大部分早期这些信息或是因有限的发行量而已销售一空,或是还从未出版发行。因此很自然,怀爱伦晚年时很希望使她的信息以有条理的形式得以传播。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将这些数据按主题分类,系统而又均衡地加以出版。
有条有理的汇编(例如《论饮食》(Evangelism or Counsels on Diet and Foods))的一个主要益处,是让读者能够对怀爱伦关于某特定的主题的论述,有一个全面而均衡的了解。一旦那些迄今为止仍未出版的资料(例如日记、手稿和布道)对外开放,且被系统地综合编辑,每个人都会从中获益。
然而每当人们试图「系统而有条理的整理」过去时,总是会遇到一些质疑。为什么呢?因为不存绝对公正客观的媒体记者、历史学家或神学家,不管他们的工作显得多么理智,「专家们」抱有何种程度的偏见,他们的整理资料就会在同等程度上受到他人的怀疑。在任何学术界,当汇编者应自己的喜好而组织材料时,这潜在的弱点就会大大地表现出来。
 

汇编的危险

多年来,私人汇编已发行了许多由个人汇编的怀爱伦论述。不幸的是,这些汇编时常成为对「怀爱伦说过」什么有着不同意见的编者们之间唇枪舌箭的炮弹。
怀爱伦托管委员会严格的履行了自己的使命,出版发行准确而有帮助的汇编。在一项编辑工作开始前,把怀爱伦就某特定主题的的论述收集齐全,并受到审核。每一步工作都是为了让材料自身,去表明怀爱伦赋予她所讨论之话题的各个方面。个人独立完成的汇编未被授权出版。编者要将其作品递交给一个小委员会,以复查作品完全正确地忠实于怀爱伦的原意。然后编者结合委员会的意见,并把文稿交于托管委员会成员们去仔细评阅。总之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确保一份完整无偏见地表达怀师母对所涉及之题目的成熟的教训。
在使用汇编时,读者必须始终像对待任何记录档案那样,遵循解释的基本原则。12但是关于汇编,他们就需要费更多的心思,不仅要考虑不可能存在的编辑者的偏见,还有其它的因素:(1)词在不同年代中的演化。(2)时间、地点和环境,都会直接影响词语的意义和原理的应用。13(3)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它。
1901年,怀爱伦就遇到了关于编辑的问题。一名男子滥用了圣书,他串聚若干经文来「证明」他的主张,认为上帝拣选了怀爱伦,作为当代属灵以色列的摩西,而他自己则是怀爱伦的乔舒亚。对此怀爱伦写道:「『是的,』我说,『你的确是把这些经文选编在一起,但是你和你以前出现的许多人一样,都是在曲解圣书,作这样或那样的诠释,但我知道这些经文并不是你所说的意思。」
「『你和其它受迷惑的人一样,都是把一些很有力量的经文编排在一起,按自己的意思去使用。任何人都有可能误解和误用上帝的话来指责其它人或事,并认定那些不接受他信息的人拒绝了上帝的信息,从而断定他们永远的命运。』。……
「有人来信要求我解释。我知道很多人按自己的意思解释主所赐的证言,脱离上下文,随心所欲,断章取义,东拼西凑,可怜的人就这样被迷惑了。如果他们能阅读信息的全文,就会看明正确的含义,不再胡涂了。许多人解释怀姐妹的信息,其实是误表了她的本意,把她所不赞同的观点强加在她身上,这就使得她的工作十分为难。」14
1906年,怀爱伦就认识到她的著述有被继续误用的可能:「那些没有行在信息亮光中的人,可能会从我的著作中搜集那些能取悦他们的、符合他们人心判断的只言词组,然后将它们从上下文中抽出,摆在人的推理旁边,使我的著作显得赞同其所谴责的主张。」15
汇编有价值吗?不容置疑。汇编中有固有的危险吗?这个警示会一直有效:如果一句引言似乎说明了一个未在怀爱伦已出版作品中显明的独立的观点,那么就有必要去翻阅该引言的上下文。16
例如,神学原理是建立在超越私下信件的只字词组之上的,必须考虑连贯一致性的原则。较大范畴的证词,将要说明那孤立或罕见的论述,而不是反之亦然。怀爱伦的勉言依然不可或缺:如果在某一方面的问题,请读她出版的著作,或让那些有清晰证据的著作,而非孤立的论述才显明她的含义和教训。读者必须运用平常普通的理性,在圣灵的光照下,去发现上下文和所涉及的原则,并为有全面而完善的汇编所提供的数据而感恩。
 

神学原则是永恒的

新的真理的出现不会让旧的真理过时。然而对于真理的「认知」,却可能因为新的信息的发掘或发现预设的前提是错误时而随之改变。但2加2总归是4。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又复活的事实,是不会因「公开自由的讨论」而发生改变的。
确实,真理正如一朵花的开放或一棵树的生长,它生机孕育在其种子中。每一发展阶段,它都呈现新的结构,树枝花瓣是原始种子统一意志的自然表现,一朵花的花瓣不可能部分为雏菊,部分为郁金香。一棵栎树的树干不可能生长出黄松的枝叶,认识到真理的要素是因它们的和谐一致。换句话说,真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会自相矛盾。
正如我们已经发现的,怀爱伦一直是她的复临同道,和数以千计递增的通过阅读她的著述而找到基督之人的向导。她自身70年的经验反映了真理不断展现的事实,她也可能比她同时代的人更清楚地表达了这一原理:「救赎的真理得以不断的发展和扩充。……在每一个世代中,真理都有新的发展。上帝有特别是信息传给那个世代的人。旧的真理是必不可少的,新的真理并不与旧的真理脱节,而是对旧真理的阐明。我们唯有明白旧的真理,才能领会新的真理。」17
因此回顾过去,怀爱伦看到真理的树干如何深深植入复临运动的经验之中。18她又展望到与这些树干紧密相联的加上的线圈。她是一位以未来为导向的领导者,对真理在发展中的配置充满信心:「我们对未来无所畏惧,除非我们忘记了上帝指引的道路,和祂在过去给我们的教导。」19

 

相关性

综观复临信息与使命,怀爱伦对于现在与未来的关联性,就好像树干对于树枝是确定与必需的一样。只要树枝还需要树干,复临信徒就会不断的从怀爱伦的著述中,感受到保障和力量。20 1907年她写到:「不论我是否活在世上,我的著作都会不断发言,其功效要延续到世界的末了。我的著作已在出版社存档,即便我去世了,上帝所赐给我的这些话语,仍会具有生命力,继续向人传讲。」21
「关联性」这一个词概括了人类对意义的追求。但关联性往往退化为满足人们纯粹的欲望和一时之便。而且人们对关联性的呼求,常常超出他们对权威的需要。如果关联性仅是存在于有共同感觉的人群中,那么渴望权威的不安是得不到缓解的。
耶稣是信息的赐予者,祂选用最合适的信使去成全祂的旨意,信息才是重要的。无论这信息是在何时传达,是公元前15世纪、公元1世纪,或是公元19世纪,「耶稣的见证」总是适切相关的。
春夏之际,美国南部的土地上警鸣时常响起。广播和电视台有专门的警戒节目播放,告示人们龙卷风的来临。聪明的人知道他们需采取特别的预备,甚至躲进他们的地下掩体中。他们学会了迅速的作出响应。消息无论得自一台值25美元的收音机、还是来自于一部2000美元的数码电视、或是消防警报器都不重要,信息是清楚明确的,只有傻瓜才会坐下来,以衡量信息传播工具的可靠性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22
一场龙卷风的警报事关重大,先知信息也同样如此,特别是来自于那被上帝派来帮助人们,为比一场季候龙卷风更强烈的风暴作预备的信使的信息。
上帝通过先知的启示,调和满足人们对于关联性与权威之二者的渴望,对于那些通过她的著述而接受怀爱伦持续发出信息的人们,这关联性与权威的结合,变成了一种活生生的经验。

 

尾注

1.《信息选粹》卷一,第55页。
2.怀爱伦逝世时,她的文字远远超过100,000页;有24本书现仍在流行;两本手稿待印;4600篇文章发表在教会期刊上;200多本绝版的小册子;6000份打印出来的手稿,总计约4万页;另有手写的信件、文件、日记、笔记等共计2000份。
3.怀爱伦的遗嘱见本书附录N。
4.怀爱伦托管委员会的最初几位成员,包括总会会长A.G.丹尼尔斯(A. G. Daniells);《评论与通讯》编辑F. M. 威尔•科克斯(F. M. Wilcox);太平洋出版社经理C. H. 锺斯(C. H. Jones);她在世的两个儿子之一,怀威廉(W. C. White);她的秘书之一,克里斯勒(C. C. Crisler)
5.安得烈大学分部办公室(20世纪60年代初);罗马林达大学分部办公室(1976年);下述地区设有怀爱伦──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研究中心:英国纽博尔德学院(1974年);澳洲阿旺代尔学院(Avondale College,1976年);墨西哥蒙特莫雷洛斯大学(1978年);阿根廷普拉特河大学(River Plate University,1979年);菲律宾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神学院(SDA Theological Seminary,1981年);南非海德堡学院(Helderberg College,1983年);印度斯派瑟纪念学院(Spicer Memorial College,1985年);巴西大学(Brazil College,1987年);尼日利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西非神学院(Adventist Seminary of West Africa,1990年);韩国三育大学(Korean Sahmyook University,1992年);俄罗斯扎奥科斯基神学院(Zaokski Theological Seminary,1995年)
6.施瓦兹,《擎光者》第421页。
7.随着教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委员会的工作量迅速增加。1950年,托管委员会的成员由5人增至7人,1958年修订了委员会章程,设立了一个9人的委员会,其中7人为终身委员,2人选举产生,任期与在总会职员一致(起先是4年,现为5年)。1970年,委员会成员增加到11人;1980年,增加到13人;1985年,增加到15人。终身成员的人数一直是7人。每5年一次的会议上,委员会还选出干事和副干事,并按章程选派行政人员。
8.《怀爱伦已出版著作光盘使用者指南》。
9.见本书第11章。
10.事例见《怀爱伦传》卷三,第35-71页。
11.同上,第287-384页。
12.本书第33、34章。
13.见本书第34章。她在1875年宣布:「在某种情况下针对一些人所说的话,在其它情况下未必能这么说。」《证言》卷三,第470页。
14.《信息选粹》卷一,第44页。
15.《怀爱伦信函》1906年第208号,《圣所真理的完整性》(The Integrity of the Sanctuary Truth)引用,该文件可从怀爱伦托管委员会获取。见1868年3月17日的《评论与通讯》。
16.「你们若切望知道主借着她启示了什么,就要读她已出版的著作。」《证言》卷五,第696页。
17.《天路》第127页。
18.「借着在我们的期刊上重登旧文,让年迈的圣工先驱再进直言,让逝者重新开口说话。」《怀爱伦文稿》1905年第62号,《圣所真理的完整性》(The Integrity of the Sanctuary Truth)引用。「我们要重新述说圣工先驱们的话。他们知道,寻求真理如同寻求隐藏的珍宝一样,需要付出何等代价。他们为我们的圣工奠定了基础。……我得到的吩咐是,把这些过去的著作重新印出来。」《评论与通讯》1905年5月25日。
19.《怀爱伦传略》第196页。
20.见杰克•普罗文萨(Jack Provonsha)《危机中的余民》第49-60、163-167页。
21.《怀爱伦信函》1907年第371号,收录于《信息选粹》卷一,第55页。

 

 

学习思考题

1.根据怀爱伦遗愿,委托怀爱伦托管委员会的四个主要责任是什么?
2.「自立」托管委员会意思是什么?
3.各种各样怀爱伦著述汇编主要意图是什么?
4.列出几个新的方法,可用于查阅怀爱伦在某主题(如:1基督徒帮助穷人的责任;2饮食对灵性健康的影响;3末日有部分百姓受上帝盖印)所写的材料。
5.列出现在怀爱伦托管委员会成员的名字,区别「活」的或那些依靠他们宗派责任而服务的成员。
6.列出真理伸展是与大橡树成长相似的路径。


47 信使与信息不可分离

 
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13
 
从这本书中我们已注意到,每当上帝通过祂的交流体系讲话时,那些假信息马上随之产生。当真理之门敞开时,撒但总是尽其所能地混入其中。他所传达的信息总是很诱人而似乎又十分可信,因为他知道如何去诱惑那些有宗教热忱却尚未悔改的心。他总是通过诉诸人的情感和人的权威来混淆是非,而非直接指出「耶和华如此说」。
怀爱伦去世后,伪信使顺势而起。1916年6月22日,此时怀师母去世还不到一年,加州洛杉矶的玛格丽特•瑞文(Margaret Rowen)宣称见了异象。从表面上看,她早期的「证言」和怀爱伦的言论极其相似。除此之外,在玛格丽特看见异象时,身体的表现形式和怀爱伦的也有惊人的相似。「她的跟随者,包括几名医生和怀疑者,都认为这些异象是超自然能力所引起的。问题的焦点在于:「这种超自然能力来源于哪里呢?」1
在拿到那藏于怀爱伦位于艾尔蒙丝庄园的家庭储藏室中的一份文件后,瑞文夫人那想篡夺复临教会「信使」之角色的野心得到空前膨胀。她声称此档是怀师母亲笔所写的一封信,并利用这封信企图证明自己是怀爱伦所指定的接班人。即便在这一丑剧被揭发之后,她的追随者还是强烈地拥护她。
在瑞文所宣告的事中,其巅峰之作当属那明确但却未能应验的预言――耶稣将在1925年2月6日复临。这一未能应验的预言致使她的很多追随者都产生了怀疑,但也有许多人接受了她的解释——她不懂耶稣从天堂到地球要用多长的时间。关于这个离奇故事的更详尽的内容,可在《带给余民亮光的人》(Light Bearers to the Remnant)中查到,此书还写到瑞文图谋杀害她的最重要的追随者,和她在三昆廷(San Quentin)的牢狱时光。2
我们引用瑞文的故事,仅是为了突出那些自称拥有预言恩赐之人时常展现的魅力,这魅力会蛊惑人心。在末世任何时刻,全世界至少有一堆人在向别人证明,自己被赋予了预言的能力。这些人包括赦特夫(V. T. Houteff)与索特龙(Feanine Sautron)在内,和那些被认为收到了「思想信息」的人在内3
依据启示者约翰所言,在末日,撒但就会特别将愤恨发泄在那些遵守上帝诫命,有耶稣基督的见证之人的代表身上(启12:17)。正如我们(第1章)中提到的,「耶稣的见证」指的是上帝的信息体系,这体系借着基督的灵,将关于救赎的计划启示那些蒙拣选的人。
 
企图使「耶稣的见证」失效
 
鉴于善恶之争的性质,撒但憎恨那有关上帝的真理,以及对拯救世人的计划。因此,他会用尽其心术,要使「耶稣基督的见证」失效。这一切应是在意料之中的。
从经验和上帝的指示中,怀爱伦明白撒但的诡计是如何影响她的事工,以及在将来撒但将会怎样行。1890年她写了两封信:
「撒但总是提供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引人离开真理。撒但最后的欺骗,就是要使上帝圣灵的证言失效。『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29:18)。撒但要极尽全力透过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人,来动摇上帝的余民对真正证言的信心。」。4
「对证言的仇恨是出于撒但的。撒但的工作就是要动摇教会对证言的信心。原因在于:如果我们听从上帝圣灵的警告、责备与劝勉,撒但就无法轻易施行他的欺骗,使人落入他的圈套。」5

 

撒但如何动摇人的信心

如果撒但的计划是「不断地……动摇……信心,」他会怎么办呢?
自从伊甸园以来,由于一些不明的原因,人们对于上帝真理的信心,一直是那些厌恶神圣权威的人重点攻击的目标。宇宙大斗争一开始就如此,直至其结束依然这样。瓦解人们对上帝的信实,和对上帝所赐之先知的信心,乃是撒但的主要目的。那么撒但是怎样施行他的攻击呢?通过阴险的旁敲侧击、断章取义的辩解、散布谣言,或是通过某些本来很容易解释清楚之事的夸大其辞。6
我们应可料到撒但用来动摇对摩西、伊莱贾、杰里迈亚、施洗约翰、甚至基督自己的信心的诡计,同样也会熟练地用到怀爱伦或者未来每个(来自上帝的)信使的事工之上。
今天,当任何问题出现时(在耶稣回来之前还会有问题出现),(1)如果问题涉及怀爱伦本人,我们就要问究竟有哪些是事实?(2)如果问题是与她的神学教导有关,那么就要问,发问者的神学或哲学前提可能是什么?7
在长达70年的写作生涯中,出现一些难懂的技术性问题与孤立的论点,应当不足为奇。圣书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年长日久,一些人就因为圣书实际或表面上的一些难解之处,而失去了信心。8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些失去信仰的人,常常是更多地着眼于容器而非内容。怎样才能更多地着眼于内容而不是容器,着眼于信息而非信使?如何着眼于怀爱伦的信息而非她本人?9关键就在于多去倾听她是如何清晰与反复地阐明圣书中心议题的,即借着耶稣而彰显之上帝的品格,以及改变反叛者使之重新成为上帝的儿女。真先知的信息从来都是前后一致的,虽然他们榜样的生活中,难免也有瑕疵。
尽管有时一些人视怀爱伦为上帝的信使,但如何在现行情况下运用她的一些原则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无论如何,出于对神圣权威的忠诚的共同责任,同化了那些持异议者的心,这样分歧没有扩大到公开辩论的地步。那些注重内容胜过容器的人们,会尽力靠近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他们会求大同而存小异。
另外一个使怀爱伦著述(及圣书)失效的方式,是滥用她的勉言。有人把叫做「柴房棍棒」,动辄以「怀师母说」挂在嘴上,结果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而不是欣赏。10更可悲的是,对于许多老少而言,「证言」意味着愁苦胜过赐福,寒冷胜过热情。因断章取义,怀爱伦的著述很容易就会成了一条鞭子或一根棍子——对于那些真正明白她话语的人而言,这正与当她在写警告和责备的信息时的宗旨大相径庭。
撒但想让怀爱伦的事工无效,而挫败他的诡计最好的方法,是去「聆听」怀爱伦在善恶之争中提到有关上帝这一方的主要信息,并且去阅读她所出版的著作11,作为她在某一题旨方面的最终定论,同时把那些看似令人沮丧的文字放回到原本的上下文中——这样一来,你就会惊叹这位非同寻常的信使有着何等的一致性,她的事工在全世界范围,业已产生何等深远的的影响。

 

考查时下的一些说法

在基督复临之前,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可能会有另一位先知出现吗?复临信徒从未说过怀爱伦是珥2:28-32中预言的完全应验。怀师母本人曾被问及这一问题,并回答说:在这一问题上,上帝没有给过她任何的信息。12
没有人知道上帝会在基督复临前,在领导教会方面会作出何等特别的安排,也无人知道未来的先知会如何履行其角色。我们所明白的是,教会有责任去察验其主张,正如保罗曾教导:「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不要藐视先知的讲论。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作。」(帖前5:19-22)
要用早先列举的一切方法,去察验每一位宣讲信息的人。13最高形式的察验,就是以后来的先知与先前的先知的著作对照。
耶稣曾明白地讲过教会应该防备假先知的出现,尤其是在祂复临之前的末后时日里:「且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太24:11),毫无疑问,将会有很有说服力与令人相信的人士兴起,什么会使他们成为「可信」呢?
造假者不会印制三美元的钞票。他们意图是尽可能地逼真仿效原物,以假乱真。撒但深谙这一诡计,他的一贯伎俩就是用大量的真理去掩饰谬误,以致最终在人们头脑中,这些错误也成为了真理的一部分。
安娜•菲利浦斯(Anna Phillips)宣称自己曾经见异象蒙指示,怀爱伦写信给一位对此表示疑惑的教友:「这些异象和异梦中的大量内容,看似没有问题,都是重复一些已流行了多年的说法。但很快就会这里加一点错误,那里加一点错误,像一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使许多人受到了玷污。」14
是的,另一位先知的出现是有可能的。当然,如果这样一位先知确实出现了,其资格应该受到那诸多的考验,而上帝交流系统中的每一位真先知,都要受到这些考验。

 

还会有下一个教会吗?

时不时就会有这样的言论出现,认为「无论如何,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这艘大船一定会行到对岸。」同时怀具同等自信的人会说「教会就是巴比伦」,必须成立一个新的组织来牧养「真信徒」。两方都求助于怀爱伦以证明自己是权威。这种情形是一个例证,说明认真的研究会避免一些人的不假思索的乐观,也会避免另一些人没有必要的悲观情绪。也说明如果没有怀爱伦,现代教友势必在观念上飘流不定。
从摩西以来,先知的工作总是责备和管教,同样也有鼓励和应许。一个人可能会有选择性地读杰里迈亚或以赛亚,根据自己所要找的,视他们为厄运的先知或希望的先知。这种情形也可能出现在怀爱伦身上。
1875年,怀爱伦大胆地向近三千名教友同道指出,(启3)老底嘉信息是针对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对于那些自认为自己是世上独一且真正「守上帝诫命和(坚信)耶稣真道(启14:12)」的教友来说,犹如当头棒喝。
同时她还清楚地说明:「上帝已将特别的权柄与能力赋予祂的教会,任何人对此加以忽略或轻视,都不能算为无罪,因为凡这样作的人就是轻视上帝的意见。」15
尽管她用强硬的措词描述了教会中灵性上的冷漠呆滞,但她同时也用了同样的强调来论及教会崇高的使命:「上帝岂没有活的教会吗?祂有一个教会,但这是一个战斗中的教会,而不是已经得胜的教会。很可惜我们有不完美的教友,在麦子中有稗子。……但愿大家小心,不要高声疾呼反对那些唯一应验圣书所形容的余民。他们守上帝的诫命和耶稣真道。……。上帝有一班独特的子民,一个在地上的教会。他们教导真理和维护上帝律法的机会,是独一无二超乎众人的。」16
20世纪初,当教会里的某些势力试图扭曲教会的信息和使命时,怀爱伦坚定地对那些有勇气乐观「听从」她的人说:「我们现在不可离开祂所奠定的根基,不可着手建立任何新的组织,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对真理的背叛。」17
展望未来,怀爱伦在1908年写道:「我受指示对全世界的安息日复临信徒说,上帝已经呼召我们作祂的子民,为属祂的独特的珍宝。祂已命定祂在地上的教会,要在圣灵和万军之主的劝导里,完全团结一致,直到世界的末了。」18
启示录第三章中,在老底嘉教会之后,没有其它的末后教会。这让我们有希望看到有一天其中的很多人会悔改、得胜、成全上帝为末日教会所作的计划(启3:18-21)。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组织,没有任何其它与教会相关的议程,比此更为紧急、更为重要。

 

最后大摇动——一个预言

怀爱伦的一个有待应验的预言与将来的事件有关。描述这股将要临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身上之力量的关键词是「筛分」和「摇动」。
自从伊甸园以来,人类一直遭受到各种试探和诱惑的筛分。然而怀爱伦预见了在恩典大门关闭之前的一段时期的情形。在这段时期里,每一位复临信徒将会在有特殊的环境中得到考验和筛分。而这特别的筛分通常也叫「大摇动」时期。怀爱伦有时用「摇动」一词来指一个每位教友都要经受考验的过程19;有时也会用这个词来指七大灾期间的深刻地摇动。20
复临教会中最后的大摇动的原因将包括:
·来自外界的迫害;21
·教会内的谬道;22
·因缺乏「爱真理的心」(帖后2:10)与「顺服真理而成圣」23的体验,而形成的世俗风气;
·抵制「那『为诚信真实见证的』所传给老底喜教会的勉言(启3:14)」;24
·圣所道理特别抵制,这道理包括复临之前审判和洁净圣所与洁净人的关系的重要意义;25
·拒绝怀爱伦的事工;26针对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冲击所带来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教会领袖的背叛;27
·传讲谬道之传道人的背道;28
·教会看上去摇摇欲坠;29
·不可计数的教会成员脱离教会;30
·新悔改者替补叛离者;31
·培养热忱、勇气和忠诚的素质为危机作好准备;32
 

信息和信使的不可分割

罗伯特•溥肯伯(Robert S. Folkenberg),总会第18任会长,这样总结过去和现在很多人的信念:「如果没有这无价的预言之灵的贡献,我怀疑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是否还会存在。自这项运动早期,怀爱伦就用她的笔和呼声劝导、引领上帝的子民,使他们获得更深层次的灵性体验、更高标准的人生,以及更清晰的真理观。」33
杰克•普茹望萨博士(Jack Provonsha)写道:没有怀爱伦就不会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今天,但他担心教会的未来。在回顾复临运动的起始和后来的发展时,他声称:「他们有圣书。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其它与宗教运动息息相关的因素,他们感觉到上帝已经呼召了他们,并且与他们的运动同在!倘若上帝不是以先知性的指导来迂尊俯就,与他们同在,情形就会完全不同!如果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现在就不会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一个给世界带来巨大改变之教会的存在。对这一点我们可明确地推断,如果丢掉这种自觉意识,教会即便在组织形式上依然存在,也不过是徒具其形而无其实罢了。」
稍后普茹望萨博士继续写道:「我已大量地引用了怀爱伦的论述。我不会为此说抱歉,她是我『灵性的母亲』。她一直都是复临运动的生命与思想的绝对灵魂。」34
不忆起摩西的工作而去讲述以色列国诞生的故事是不可能的。不提及摩西,要怎么样去讲解出埃及?不提摩西,如何讲西乃山?或者去讲述为什么以色列民要在旷野40年呢?
同样的,要讲述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发展,却不提及怀爱伦的事工,包括她对符合圣书的教义上的肯定、在建立一个足以支持世界教会的机构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像摩西般的责备与勉励之信息以塑造教会的品格,同样也是不可能的。没有怀爱伦,也许今天复临教会这一名词,可能只会出现在少数有关19世纪各宗教派别的历史书籍的脚注里而已。
丹尼尔斯, 1901-1922年的总会会长,在他写给同道们的呼吁信中,要求人们不要追随历史的模式:「嘴上相信预言的恩赐,接受以前先知们的信息,但却拒绝反对上帝在当代所拣选的向祂的子民传达训言的信使,都是可能的。在基督的时代里,每个安息日人们在会堂里诵读古时先知们的话语,但同时宗教领袖却拒绝施洗约翰,并在十字架上钉死那从天上来到世上的最伟大的先知。……正是基督指责法利赛人生活中的罪行,才导致了法利赛人拒绝接受祂是上帝的儿子。今天和过去一样,贪爱罪恶的包庇,和不信上帝拣选的仆人所传达的信息之间有直接关系。」35
要确保复临信徒这艘船沿航道驶向港口,那确定其航线的信息,必须始终清晰精确、灵敏有效,如同远洋邮轮上的指南针和雷达一般。并且为了确保信息切题中肯和富有意义,最应当用心倾听那位首先为这发出这信息的信使,如同听从港口的领航员,特别是当这艘船靠近港口、驶进狭窄湍流的航道时尤其重要。
「因此,我藉先知砍伐他们。」 (何6:5)
「信耶和华你们的上帝,就必安稳,信祂的先知就必享通。」(代下20:20)

 

尾注

1.施瓦兹,《擎光者》第450页。
2.施瓦兹,《擎光者》第450-452页。另见拉里怀特(Larry White)「」》(Margaret W. Rowen, Prophetess of Reform and Doom),刊于1979年夏季刊的《复临传统》(Adventist Heritage)第28-40页。
3.关于自1915年来假先知主张的背景,见施瓦兹,《擎光者》第455、456页;J. R. 斯潘格勒(J. R. Spangler)「」预言的恩赐与『思想之声』》( The Gift of Prophecy and 『Thought Voices),刊于1986年6月的《传道》(Ministry);和罗杰•W•库恩(Roger W. Coon)《新光的信使》(Heralds of New Light)(爱达荷州南帕市太平洋出版社,1987年版)第24-26页。
4.《信息选粹》卷二,第78页。
5.《怀爱伦信函》1890年第40号,收录于《信息选粹》卷一,第48页。
6.关于先知的局限性,见本书第2、3章。关于所有的先知成熟的过程,见本书第40章。关于信徒为什么要注重先知的信息而不是先知本人,见本书第45章。然而一旦有人蓄意或不假思索地,将消极的、带有破坏性的故事散布开来,信心往往就「动摇」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些故事都禁不起再三推敲,它们只关注一个人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自然会存在的不足之处,却不将个别事件放在此人生活的大环境及生命的主旋律中。当我们讨论撒但是如何继续攻击预言之灵的事工时,我们所关心的正是这类令人丧失对怀爱伦的信任的祸根。
7.一个卫理公会的信徒,显然会遭到加尔文教徒或归正派神学家的的驳斥,尽管双方都宣称他们的座右铭是「圣书,唯独圣书」(见本书第32章)。安息日会复临信徒可以预料,会遭遇那些将立场建立在不同圣书和哲学基础上的神学家们的异议。
8.关于针对怀爱伦的指控和论断,见本书第42章。
9.关于善恶大斗争的主题,见本书第22、29章。
10.保罗•B•里奇乌蒂(Paul B. Ricchiuti):《爱伦》(Ellen)(加州山景太平洋出版社,1977年版)第132页。
11.《证言》卷五,第696页。
12.《怀爱伦传传》卷六,第442、443页。另见第404页。
13.见本书第3章。
14.《信息选粹》卷二,第87页。关于安娜菲利普斯的资料,见《怀爱伦传》卷四,第125-132页。
15.《证言》卷三,第417页(1875年)。
16.《给传道人的证言》第45、58页。
17.《怀爱伦文稿》1905年第129号,收录于《信息选粹》卷二,第390页。
18.《信息选粹》卷二,第397页。尽管怀爱伦意识到了条件主义的大原则,她还是这样说,组织和个人不一定能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上帝可能「不再与他们同工;于是有其它人蒙拣选担负起重要的责任。」
19. 「我们是处于动荡的时代中,凡是能被摇动的都要被摇动掉。人如果明白真理而不在言行上顺从主的命令,祂必不原谅他们。」《证言》卷六,第332页(1900年)。
20.「上帝的子民一旦在额上盖了印,——这不是看得见的任何记号,而是在心智和属灵上坚持真理不动摇——为大摇动作好了准备,大摇动就开始了。」《怀爱伦文稿》1902年第173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书注释》卷四,第1161页引用。
21.「时日不远了,那时试验会临到每一个人,要强迫我们接受兽的印记。那些一步一步屈从属世要求,依顺属世风俗的人,这时要顺从掌权者,以免自己遭受讥诮、凌辱、监禁及死刑的威胁,也就不感困难了。……这时教会中的纯金必与渣滓分别开来。」《证言》卷五,第81页。另见《善恶之争》第608页。
22.「当错误理论的进入引起动荡时,这些肤浅的读者既无处抛锚,就像流沙一样了。他们会滑到适应他们痛苦心情的任何立场上去。」《给传道人的证言》第112页。
23.「他们既没有领受爱真理的心,就必被仇敌的迷惑所欺骗,他们必听从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离弃真道。」《证言》卷六,第401页。「在这次暴风雨临近的时候,必有许多素来承认相信第三位天使信息而未曾借着顺从真理而成圣的人,要放弃他们的立场,去加入反对真理的队伍。」《善恶之争》第608页。
24.「我询问这所见的大摇动究竟是什么意思,便蒙指示知道,原来这就是那『真实见证者』为劝告老底嘉教会而作之直接见证所造成的大摇动。这道见证必在领受之人的心上发生效验,使他提高标准,并传播正直的真理。但也有些人受不住这道直截的见证,便起来反对它。这样就在上帝的子民中起了一场大摇动。」《证言》卷一,第181页。
25.「仇敌要带来许多虚假的理论,比如没有圣所的道理,这是偏离真道的论点之一。」《布道论》第224页。同上,第221-225页;《善恶之争》第423、488页;《评论与通讯》1890年1月21日;《证言》卷五,第575页。
26.「有一件是肯定的,凡站在撒但旗帜下的安息日复临信徒,将首先放弃对包含在圣灵证言中的警告和责备的信仰。」《信息选粹》卷三,第84页;另见同上第48、83页;《证言》卷四,第211页。
27.「我们素来所景仰的许多『明星』必要陨落于黑暗之中。」《先知与君王》第188页。「许多人要显明他们没有与基督合一,他们没有向世界死,以便可以与基督同活,那些身居要职之人的叛教将时常发生。」《评论与通讯》1888年9月11日;另见《怀爱伦文集》(卷十三,第379、381页。
28.「许多人要站在我们的讲台上,手里拿着假预言的火把,是从撒但可憎的火把点着的。……有些人将从我们当中出去,不愿再扛抬约柜。但是这些人无法建立隔墙阻挡真理,因为真理必向前向上进展到底。」《末世大事记》第179页。另见《信息选粹》卷三,385页;《怀爱伦文集》卷七,第192页。
29.「教会似乎要倒垮,但它不会倒垮。当锡安的罪人被筛出去,糠秕与宝贵的麦子分开的时候,教会仍然存在。这是一种可怕的筛选,但它一定会发生。」《信息选粹》卷二,第380页。
30.「在上帝的筛动之下,许多人便被筛掉像枯干的树叶一样。」《证言》卷四,第89面。「在这次暴风雨临近的时候,必有许多素来承认相信第三位天使信息,而未曾借着顺从真理而成圣的人,要放弃他们的立场,去加入反对真理的队伍。」《善恶之争》第608页。「上帝的子民不久就要受火炼的试验,现今许多看来很是真实纯正的人,到那时就要显出是劣质的金属了。」《证言》卷五,第136页。
31.「那些被基督称为在酉初进来的人,将填补这缺损的行列。……大量在这末时初次听到真理的人要被接纳。」《怀爱伦信函》1903年第103号,收录于《末世大事记》第182页。另见《早期著作》第271页;《证言》卷八,第41页。
32.「在基督的宗教最受人蔑视,祂的律法最受人看轻之时,我们却当发出最诚挚的热心及最坚定不移的勇气和决心来。在大多数的人厌弃我们之时,坚立护卫真理及公义,在战士稀少之时,为主奋勇作战——这就是我们的试炼。这时我们应当因别人的冷淡而热忱,因他们的胆怯而勇敢,并因他们的反叛而忠贞。」《证言》卷五,第136页。
33.《我们仍然相信》(爱达荷州南帕市太平洋出版社,1994年版)第100页。
34.普罗文萨,《危机中的余民》第11、14页。
35.丹尼尔斯,《常驻的预言恩赐》第375页。
 
 
 
 
学习思考题
1、教会内部引起最终动摇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判宣讲预言的人?
3、「我们应放重心在先知的信息而不是先知身上」,这句话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4、怀爱伦作品被摧毁的方式有哪些?
5、为什么说信息和信使是不可分离的?
6、无论对待任一时期的先知,为什么我们最好是要把重心放在信息而不是信使上?
7、试列举恼怒的撒但(启12:17)用来破坏耶稣的见证──预言之灵的种种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