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生死之谜
来源:现代真理
编辑:王敬之
时间:2018-03-28
导读:第十八章 生死之谜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第十一》 生存还是死亡:这就是问题!莎士比亚藉剧中人物哈姆雷特之口所说出的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的确,生和死是人人都得面对的
第十八章 生死之谜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第十一》
“生存还是死亡:这就是问题!”莎士比亚藉剧中人物哈姆雷特之口所说出的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的确,生和死是人人都得面对的一个问题。生死的迷惑历来都是人类的一个不解之迷,对今天的人来说,也仍然如此。生命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之后会如何?死后还会有生命吗?死人有知觉吗?我是谁?是这个身躯,还是躯体内的灵魂,或者是两者的集合?人真的有灵魂吗?灵魂是不朽的吗?人是否能获得永生,如何才能获得?
人生看起来是何等的不公啊?我们的出生并不是按着自己的意愿,人想活下去,却偏偏要面临死亡。有人生来身有残疾,有人年少之时就过早地夭折。在生与死这两件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上,我们的天赋的自由选择的权力似乎根本没有派上用场。须知,我们若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上不能作自我选择,那么,这种选择的自由权岂非形同虚设?如果上帝真是爱,是绝对公正的,为什么我们生来就进入苦难的之中,或迟或早地都注定要走进坟墓之中,这又如何说明上帝的爱与公正呢?
虽然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力地见证着天地之间有一位不可测度的全智的设计者与创造者上帝的存在;然而,今天世上的许多人仍然不愿相信这最明显最科学的证据。因为他们无法将人世间存在的明显的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事实,酸甜苦辣所交织的人生,与一位慈爱全能的上帝连在一起。根据他们的逻辑推算,若有邪恶与不公存在,那就证明没有慈爱与全能之上帝存在。生死的问题因此被搁置一旁,留下无限的遗憾。在他们的心中,正如同在那些相信上帝存在的人心里一样,燃烧着炽烈的火,希望对这些问题获得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
这些问题提得合理,应该有个合理的解释!
历代以来,尽管出现了无数的人间理论,生与死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伟大的思想家与虔诚的敬天爱人的孔子,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孔子虽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答案,却指出了一条正确的思路。在孔子看来,生与死的问题是不可分开而论的,解开一个,就自然解开了另一个。若要明白死,就必须先明白生。孔子在对《周易》所作的《系辞上传》上说:
原文: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译文:回到原始本源,就能明了死与生的道理。
不幸的是,“原始”的记录,在孔子的年代恐怕也已不可考证了,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孔子一直没有正面的说明生死的道理。可幸的是,我们今天仍可从《圣书》中获得亮光。事实上,第一个真理与第一个谎言所围绕的都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所有的人间理论,都在这里找到他们的根。而弄清人的本质又是解开生死之谜的第一步。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2:7)
根据《圣书》,人并不是从什么其他有生命的形式进化而来,而是直接出自上帝的手。简单地说:
活人=人形尘土+生气
当上帝将生气吹入人的鼻孔时,尘土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换句话说,使尘土得生命的乃是上帝所给的生气,或者又叫做“全能者的气”。上帝向人体所吹入的并不是一个“不朽的灵魂”。在尘土变成人之前,并没有一个已经存在的所谓灵魂。现在常话中所说的灵魂,是尘土与生气的结合体;其实就是人的别称。人所以有思想感情,完全在上帝的灵。没有上帝的灵,尘土仍不过是尘土。
上帝给人类的第一课乃是一道命令:
“耶和华上帝吩咐你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6-17)
上帝按着自已的形象造人,为的是让人活得象上帝,有上帝一样的情感、思想、意志与行为处世的方式。藉着这道命令,我们可以看出上帝对人是何等的爱护,所供给人的是何等的丰富。然而,上帝也发出了警告,说明了抗命不遵将有何等的后果。亚当并不是一个婴孩,而是一个有思维判别能力,一个有着超常智慧的人。圣书记载说,亚当给各样上帝用尘土所造的活物一一取名;表现了卓越的动物分类学的知识。见《创世记》2:19-20。
“你吃的日子必定死”这句话,意谓着整个人的死亡:即身心灵、或灵魂体的全面灭亡。违背上帝的命令就是犯罪,而“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惟犯罪的,他必死亡”。(结18:20)这最后一节经文的原文与英文中都有“灵魂”一词。“The soul that sinneth,it shall die.”钦定本)。可见,灵魂不死不灭,灵魂永恒不朽,不是《圣书》的教训。耶稣基督下面的这段话,对此说得更为清楚。“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太11:28)
上帝给亚当的那道命令性的警告,是在夏娃受造之前。如果人听从了上帝的这道命令,就必永远活着;若是违背,将失去生命。这是人类从上帝那里所领受的第一道真理。
汉字中的“命”字既可表示“命令”,同时也是“生命”的意思。古经中常用“命”字来指代“天命”。这一字之中,表现了顺命而生的道理。一切生命与能力都在上帝的命令之中。上帝创造天地之初所做的就是发出命令。
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万象藉他口中的气而成。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6,9)
虽然有上帝的明白警告,亚当与夏娃还是听从的撒但的诱惑,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自绝于生命之源。结果,死就成了必然的结局。亚当背叛之后,上帝宣布说: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煳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中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3:19)
回归到尘土就是死。从“生存”到“死亡”,从人回到尘土的过程就是死。那么,上帝所赐的生气会怎么样呢?“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上帝。”(传12:7)其实这里所说的灵,就是人里面的“生气”。圣灵藉古代虔诚的东方人约伯的口说“上帝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伯33:4)当“生气”离开人体里,所剩下的就是一具僵尸了,其组成与尘土中所含的各种元素相同无异。不再有生命、意识、思想、感情。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描述死亡的过程:
死人=人-生气=(人形尘土+生气)-生气=人形尘土
现代所说的迷信,许多就是因对死亡这一事实的不理解而引起。那么,中国的古经中,对于死亡又有什么记载,是否与圣书的真理相一致呢?根《吕氏春秋·贵生篇》上所浴·
原文:“所谓死者,无有所知,复其未生也。”
译文:“所谓死,就一无所知了,又回复到未生之前的状态了。”
孔子在《礼记·祭义》中也有文字论到死:
原文: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译文:众生都必定死,死后都必定归于尘土,这就叫做鬼。
《礼记·郊特性》则说:
原文: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译文:(人死之后),魂气归于天,身形体魄则归于地。
中国古经中的这些记述,与《圣书》关于死亡的教训如此相近,几近同出一辙了。关于“灵魂不朽”的问题,着名的台湾中国哲学学者韦政通先生的一段话,极能代表中国正统的观念。韦政通先生说:
“中国哲学家很少讨论不朽问题,灵魂不朽的信仰更是少见。这现象主要是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教人‘未能事生,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他要人注意的是我们在人间的努力,死后的问题可不必措意,因为死后究竟如何,也是要由生前的努力来决定的。这种思想对灵魂不朽的信仰,起了防堵的作用。”(注一)
中国权威性辞典《辞海》,在孔子条款下说孔子:“在世界观上,相信有人格意义的‘天’,...重视祭祀,但又怀疑鬼神的存在:‘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注二)换句话来说,孔子是信上帝的,虽然重视祭祀,却不相信有鬼神之类的存在。他的祭神就是权且把它当作有那回事罢了,并不是真心地相信真正有鬼神。
中国先圣在死亡问题上的正确看法,再次证明他们的确从真理的源泉领受了真光。现在的问题是,“灵魂不死”的这种广泛盛行的观念是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进了中国人的观念之中的呢?这种观点既不出自上帝,那又出自于何人呢?当我们仔细地在《圣书》中听蛇与女人的对话时,便能找到答案。
蛇对女人说:“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上帝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创3:1-5)
上帝所教给人类的第一个真理[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与撒但的第一谎言[你们不一定死],两者都是有关生死问题的。撒但这条“古蛇”(《启示录》12:9)欺骗人说:你们或许会死,但不一定。你们的身体虽然会回归尘土,但是你们的灵魂却是永远不死的。如果不能在身体中继续存活下去,你们就会以“不朽的灵魂”存在下去。并不会有什么损失。相反可以获得知识,便如上帝一样,进入更高的生命境界之中。何乐而不为呢?
一切有关“灵魂”问题的荒唐错谬的理论与哲学的根源都在这里。流行于中国人中的轮回观,就是其中的一种。轮回的学说起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后被佛教所采纳,随佛教一起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轮回学说的传入腐蚀了中国先圣先贤所传讲的人生的纯正的教诲。这一邪说最早出现在印度教各宗派经典《博伽梵歌》之中。
“如同寓于身体内的灵魂不断地在身体内从童年进入轻年,又从轻年进入老年,相应的,灵魂在临死时从一个身体进入另一个身体。”(注三)
印度教既相信一个有人格意义的神,同时又相信“轮回”之说。这种说法在释伽摩尼佛(公元前563-前483年)看来,是相当矛盾的。既然信有神的存在,那么,这位神一定能中止轮回,中止人间痛苦。若相信轮回不断的进行,那么,就是肯定没有这样的一位神。因为真正的神必能中止轮回。因此,他抛弃了印度教中的有神论,单取了轮回的信仰。利用因果业报来解释人间的不公平与人间诸苦。根据这套理论,人今生的一切都是由前生所决定了的。佛祖凭着对周遭众生生老病死的观察,建立起了原始佛教,倡导无神论,各人自求解脱。藉着圣书,我们得以明白,释伽摩尼没能明白一切的痛苦皆由罪而生;更不了解,真神上帝与上帝之子,成了罪所带来的痛苦的最大的受害者。上帝所定的救赎计划乃是要藉着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的牺牲,使全宇宙一切的痛苦永远地划一个句号,“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启21:4)
不少人以佛教为真理,相信轮回的学教。不过,我们若对佛教的中心教义与基本假设看个究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是相信“万物有灵”,相信众生原本都是大智大慧、园融光明的佛。说得更通俗一些,佛教宣讲众生本来都是处在真理与光明境界,有完全的知识与智慧。如今的种种佛法目的都是一个:将误落凡尘的善男信女们带回这原本的境界。从而结束学佛修佛者在生死苦海中的轮回,立地成佛。可是,无论是佛祖本人还是佛教的传人,都不能说明众生为什么会从原本的光明境界而误落生死轮回的原因。若是众生本有全备的智慧,他们本该知道婆娑世界的诸苦,不然他们的智慧从何谈起呢?因此,对一切相信轮回的人都必须认真地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怎么能够知道,依从佛家的种种法门修佛可以得大解脱而入无限光明的极乐世界永不再轮回呢?医生若是对病人的病因尚且不知,怎能指望病得医治,健康复原呢?同样的道理,对于生灵为何进入苦难的原因一无所知的佛教,竟应许将人从痛苦中彻底地解脱出来,岂非欺人之谈?释伽摩尼从否定上帝的存在的错误出发而发展起来的佛教,岂可称为智慧与真理的宗教呢?《圣书》中有一段话,很值得信佛的人深思。
“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上帝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与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因为他们虽然知道上帝,却不当作上帝荣耀他,也不感谢他。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上帝的荣耀变为偶像,仿佛必朽杯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罗1:19-23)
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偶像的出现,各种泥菩萨纷纷登室入殿,以及人们对这样自己所造之物的崇拜,正悲哀地应验了《圣书》上的这段话。现在该是回到真智慧,告别自身难保的偶像,回归真神的时候了。
佛祖本人是否知道痛苦及他所相信的“轮回”的起因,我们不得而知:他没有教导真理--即人类的堕落的原因,是因为听信了撒但的欺骗而选择了对上帝的背叛。佛教的基础是轮回,而轮回并不是真理,而是撒但第一个大欺骗骗人花样之一。
这个大欺骗的另一个翻版,表现在由苏格拉底所发明,而他的学生柏拉图所推广的另一个谬论上。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以一句是“自知自己无知。”而名称于世。他认为只有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然而,据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却坚持认为完全基于他本人推理而得出的“灵魂不灭”的结论是真理!在他看来,人的灵魂在人有身体之前就存在了,在人死之后,也会离开人体而去,继续地存在下去。苏氏动人的口号与固执的结论中的自相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后人在谈到苏格拉底时,常常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苏氏从小就听到一“声音”给他指令。根据柏拉图的记载,这个“声音”常禁止他做这做那,却从不给予他正面的鼓励。(注四)接受苏氏倡导的“灵魂不朽”的教会,没有听从《圣书》的教导:“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哪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约一4:1)
天主教会在接受了这种“灵魂不灭”的谬论之上,又发明了另一个完全没有圣书根据的教义──善者在临死时晋升天堂,恶者则下地狱,而对于犯有小罪的或罪已被免但尚未赎尽者,死后升天堂前须在“炼狱”中暂时受罚,至罪愆炼尽时为止。
所有这些有关“灵魂不灭”的理论与“教义”都是起于撒但的第一个大欺骗。在今天各种人为神学理论与学说充斥的时代,我们有必要重温孟子的一段话:
原文: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译文:对于曾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来说,他不会再对一般的言论感兴趣。
耶稣说:“我就是真理”(约14:6),“我为此而生,为此而死,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约18:36-37)。无论是人的学说与理论,或是任何教会机构,在真理面前都无发言权,惟有上帝的圣言--《圣书》才是真理的权威!凡属真理的人,应该将人的学理搁置一旁。
使徒雅各曾发出这样的警告说:
“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这人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雅5:19)
若是不转回,则这个灵魂(人)必死无疑。圣书教导不朽与不死乃是上帝独有的特性:
“到了日期,那可称颂,独有权能的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就是那独一不死、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要将他显明出来。但愿尊贵和永远的权能都归给他。阿们。”(提前6:15-16)
违命至死,但顺命得生。上帝愿意将永恒不朽的生命赐给世人,耶稣基督降世也正是为着这一目的: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那么,中国古人对于不朽有些怎么样的教导呢?他们是否教导过“灵魂不朽”的道理呢?我们在《左传》一书找到了关于不朽问题的讨论。
原文: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晋。范宣子逆之,问焉,曰:“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谓也?”穆叔曰:“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译文:二十四年春,穆叔去晋国。范宣子迎接他,问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穆叔回答说:“我听说:最高的是建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建立言论。虽然死了也久久不能废弃,这就叫做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这是中国古代惟一的“不朽论”,世称“三不朽”,与“灵魂不朽”毫不相干。中国上古的先圣们,对于死亡的问题,也象孔子一样,存而不论。不去作无谓的推论,而仰赖天的启示。不幸的是,随着佛教的传入,无神论与对轮回的错误信仰进入了中华神州,使许多人的思想偏离了正道。甚至后世一些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传承者的大家之中,也有人煳里煳涂地为轮回辩护。明代的哲学家,世称为阳明先生的王守仁(1472-1529),便是其中之一。佛教的传入与流行,动摇了根基于对天的信仰之上的儒道。后来的道家也与后来的儒家一样,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轮回的思想。以至于中国读书人,竟成了外面的儒家,骨子里的道家,信仰上的佛家。而现在所说的所谓中国文化,便是指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文化。以轮回的形式出现的“灵魂不灭”论便成了儒道二个有神论与一个无神论的杂合点。而近现代的中国,又被这一思想所牵引,终于使一个敬天事天的尊神论国家,变成了彻底的无神论国家。现代中国人口中虽然仍自称为“神州儿女”,却不知道,抛弃了对真神上帝的信仰,哪里还谈得上是神州儿女呢?!
中国人自古有对于永生的盼望,因为这盼望是上帝安放在人心里的。所罗门王在灵感中这样写道:“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3:11)
的确,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中国的古人对于如何获得永生,缺乏完全的了解。然而今天的中国人,有着全本的圣书,有着中国古经中所预言的那位以神道设教的圣人耶稣的明白教训,我们可以回归到上天赐给我们先祖的真理之上,抛弃由撒但的第一次在大欺骗下对“灵魂不灭”的虚假的应许。
“这见证就是上帝赐给我们永生,这永生也是在他儿子里面。人有了上帝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上帝的儿子就没有生命。”(约一5:12)
福音是要“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澄清。若是因为亚当一人的犯罪众人都必须死的话,怎么能够证明上帝的公正呢?圣书上说:“罪的工价乃是死”。(罗6:23)对于人的罪是否判两次死刑,一次是在人生命的终了,一次是复活之后在“火湖”中受“第二次的死”呢?如果人人都必须死的话,为什么圣书上说,耶稣为众人死了呢?
上帝决不强迫人事奉他。相反,上帝赐给人自由意志,可惜,亚当和夏娃滥用了天赋的自由。虽有无数的证据证明上帝的慈爱,但他们却任由怀疑的心术作祟,执意背叛了他们最好的朋友与创造他们的主上帝。死便因他们的犯罪而临到了世界。但上帝决没有定意让人为罪受两次的死。
我们现在所活的生命,严格说来只是“宽容期生命”(probationallife)──是人类第二次在上帝与撒但、善与恶、永生与永死之间作出选择的机会。我们习惯上称这“宽容期生命”的终点为死亡,但严格说来,似乎称之为“宽容期的终结”更为妥当。而这个终点并不是对罪最终的审判。那么,它是什么呢?《圣书》中着名的耶稣与拉撒路复活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在世人在人生的终结所走“世人必走的路”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她姊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上帝的荣耀,叫上帝的儿子因此得荣耀。”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里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耶稣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门徒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约11:1-15)
请注意,门徒们认为拉撒路死了,可是耶稣却说他是“睡了”。当他第一次听说拉撒路病了的时候,就说“这病不至于死”。耶稣的意思是拉撒路之所以“睡了”,原因是生病,而不是犯罪,不至于受到死的惩罚,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耶稣心里有另一个目的:他要将拉撒路从睡眠中叫醒过来。不过,他的睡眠并不是普通的睡眠,而是人们常说的死。耶稣在这里明确的告诉门徒,世人生命的终结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象睡眠一样。
当耶稣到来时,拉撒路已经死了四天了。耶稣说: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约11:25-26)
不幸的今天有许多自称为基督徒的人,却不信耶稣的这句话。因为他们不相信人生的终结在上帝的眼中,不是死而是睡眠。对于耶稣如此明白的话,他们不能相信,因为他们相信“灵魂不死”的说教,相信人死时或升天堂,或下地狱。中国的基督徒中有一句话,叫做“蒙召归天”,说基督徒的死是蒙召归天,而不是睡了。论到大卫的死,使徒彼得说:
“弟兄们!先祖大卫的事,我可以明明地对你们说,他死了,也葬埋了,并且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使2:29,34)
大卫肯定是能够得救的,但他并没有在死后立即升天。有人为了迎合这种人的学说,甚至不惜抛开圣书而说什么:旧约时代人死不升天,到了新约时代人死之后才升天。摩西明显是在旧约时代死的。《圣书》上说着说:“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申34:7)摩西死后,分明是复活升天了。并且还与活着升天的以利亚一起降下来,“谈论耶稣去世的事。”(路9:31)耶稣分明是在新约时代死的,他死之后并没有象现今基督教会里所说的那样,立即“蒙召归天”。他告诉七日的第一日清晨去墓地的玛利亚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上帝,也是你们的上帝。”(约20:17)可见,耶稣升天,是在他复活之后,并不在复活之前,而且是带着复活的荣耀身体升上去的。我们不禁要问,那些宣讲信徒死后即“蒙召归天”的人,那些人以什么样的身体上天的呢?我们知道,他们的肉身要在地上“归于尘土”,而义人复活得荣耀身体的时间尚未来到。若他们真是以所谓的“灵魂”升天的,那么天上就出现了两种人:一种是有形有体的人,如耶稣、以利亚、摩西;而另一类就是无形无体的“灵魂”,而这些“灵魂”则在那里等侯复活的身体。可怜的人啊,你们要到何时才肯放弃那些乖僻之人的学问,而回到圣书纯正的真理上来呢?耶稣说“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因为真理是永远不会变的,“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今日的信徒与大卫一样,死后都不会直接升天,而要等到主第二次降临时才复活。
为了更清楚地看待这个被混淆了的问题,将我们再来看一段圣书,看耶稣怎样看待死亡的问题。有一个管会堂的,名叫睚鲁,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求他到家里去;因他12岁的独生女快要死了。
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不要劳动夫子。”耶稣听见就对他说:“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耶稣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约翰、雅各,和女儿的父母,不许别人同他进去。从人都为这女儿哀哭捶胸。耶稣说:“不要哭,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晓得女儿已经死了,就嗤笑耶稣。耶稣拉着她的手,唿叫说:“女儿,起来吧!”她的灵魂便回来,她立刻起来了。(路8:40-42;49-55)
照常人的常话来说,睚鲁的女儿也与拉撒路一样,已经死了,但耶稣说:“她不是死了,是睡着了”。那些人甚至因耶稣所说的这句话而嗤笑他。今天也有许多人嗤笑那些像耶稣一样,说人生命的终结为睡眠的人。上面这节经文最后的一句“她的灵魂便回来”,中文翻译多加了一个“魂”字。原文与英文都只有一个灵字,就是生命之气,没有这个“魂”字。。(And her spirit came again, and she arose.)
关于生命的终结,耶稣是这样教导,门徒也是这些教导。保罗论到那些见过复活的基督而已经去世的人说:
“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林前15:6)
“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象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上帝也必将他与耶稣一同带来。”(帖前4:13-14)
彼得也是同样的论到死去的人:
“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彼后3:4)
“与他列祖同睡”这个说法,在《旧约圣书》反复的使用,用来描述人的死。例如:《列王记上》2:10;11:43;14:20;14:31;15:8,16;《列王记下》8:24;9:28;10:35;13:9.等。《圣书》是非常的清楚与明确的,自从有天地以来,人类大家庭之中尚无一人的死是对罪的工价的偿付;惟有耶稣基督一人在十字架上的死为是因罪人的罪,是对罪的工价的偿付。“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8)基督耶稣的牺牲为世人开了一条活路,因此他说:“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11:26)
圣书说到真正的死亡是“第二次的死”,即人的身心灵的全部彻底的灭绝。(《启示录》20:14)这是对叛乱的天使与恶人的最终的叛决,是有史以来的第二次死亡,也是最后一次有死亡的事发生。《圣书》明文启示我们在将来的天地中:“不再有死亡”(启20:4)世人虽然都必须蒙受犯罪的的后果,进入生命的终结(睡着),但人生并不是一个向死亡迈进的过程,相反,人生的每一天都是迈向永生的新的机会。生在世上的人并非注定要死,藉着信靠耶稣,我们可能直通永生。生命乃是上帝的恩典与慈爱的展示。生命之美,美在天赋的恩惠与永生的盼望。
是的,上帝是公正的。人的第一次出生以及与之相伴的第一次生命的终结,虽然不是人能够选择的。但人可以在“重生”与“第二次的死”之上,作出完全出于自己意志的选择。凡选择藉着圣灵而生的就永远脱离了死亡。上帝差下基督,差派天使,兴起先知,赐下《圣书》,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我们,帮助我们得出正确的选择。人若“藐视他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竟任着自己“刚硬不悔改的心”,“忽略这么大的救恩”,“为自己积蓄忿怒”,又“怎能逃罪呢?”(罗2:4;来2:3)十字架就是体现上帝的公正最强有力的证据。
因为基督的牺牲,人从死地被救回。凡决定在基督里重生的人,虽然也会有“预备期的终结”临到,而象大卫一样睡在坟墓里,但这并不是一切的终点。他们将复活得永生,与圣父上帝,圣子上帝与圣灵上帝永远在一起。“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他所关心的并不是看能定多少人的罪,而是看有多少人能得到永生!“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
“未知生,焉知死”。耶稣是生命之源。认识了耶稣,也就认识了生命;拥有耶稣,也就拥有生命。生命之中没有死亡,正如死亡中间没有生命一样。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不得见永生。”(约3:36)
“认识我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
--------------------------------------------------------------------------------
注释:
注一:韦政通,《中国的智慧》(台北,牧童出版社,1977),第175面。
注二:夏征农主编,《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第1262面。
注三:巴克提妲达史华米帕布巴《博伽梵歌原义》(纽约,BBT,1986),第91面(英文版)。
责任编辑:雅比斯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