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奔跑 | 第九讲 但以理书第四章 失而复归
■ ■ ■ ■ ■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您会明白以下的问题:
1. 尼王为何设立大金像,他有何政治目的
2. 政教联合,强制敬拜的事件是否还会重演
3. 圣书给了我们什么榜样和应许,我们可以从容面对试炼
引言
今天我们学习的但4章,是特别的一章。首先,这一章不是但以理直接写的,而是尼布甲尼撒王的自述。其次,这一章的写作风格也与前三章迥然不同。一开篇就是尼王的谕旨,令人生奇,欲知详情;而且文笔深厚老道,很有功底。第三,本章写法可理解为倒叙的方法。因尼王先把自己对上帝的新认识以诗歌赞美的形式展现,接着讲述这一认识的整个发展过程。
本章的交叉对应结构也很明显,1-3节是尼王的赞美;4-18节是讲梦;19-33节是解梦,34-37节又回到赞美。我们可从四个方面来学习。
尼王诏书,赞美上帝
(1-3;34-37)
尼王此段诏书应是在他经历了七期的管教蒙恩悔改之后写的。诏书以诗体形式开始,文辞庄重、恭敬、充满对上帝的甘心臣服与赞美之情。他说上帝的“神迹何其大!祂的奇事何其盛!祂的国是永远的;祂的权柄存到万代!”一个原本想借造金像表明自己的帝国万世永存的不可一世的骄傲君王,现在竟然公开承认“上帝的国存到永远”,这说明经历了人生重大的变故之后,他已看明了上帝国度的永恒性。等他经历了上帝的管教以后,他歌颂上帝说:“日子满足,我尼布甲尼撒举目望天,我的聪明复归于我,我便称颂至高者,赞美尊敬活到永远的上帝。祂的权柄是永有的;祂的国存到万代。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为虚无;在天上的万军和世上的居民中,祂都凭自己的意旨行事。无人能拦住祂手,或问祂说,你做什么呢?”尼王承认上帝是人间国度的真正掌权者,因为无人能拦阻上帝的旨意。看来,真的是象《圣书》所说,“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象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21:1)只要存心谦卑,尊主为大,上帝一个也不丢弃。
大树异梦,百思莫解
(4-18)
尼王说“我尼布甲尼撒安居在宫中,平顺在殿内。”注意这里的“安居”与“平顺”两个词概括了尼王结束了战事,大享安逸的生活。孟子说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通常有一个规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巴比伦被《圣书》称作“列国中的强暴”(结30:11)“全地的大锤”(耶50:23),而这位英明神武无人匹敌的尼布甲尼撒王,居然也斗不过骄奢淫逸的长期消磨,危机已悄然临近。正如帖前5:3所记:“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看来,居安思危,时刻警醒,才能有备无患,常立不败之地。
尼王继续记述道:“我做了一梦,使我惧怕。我在床上的思念,并脑中的异象,使我惊惶。”原来是上帝所赐大树异梦,拉开了危机的序幕。一棵大树的梦境,竟然使尼王“惧怕”“惊惶”。于是,王急忙寻求解释。人总是思维固化,积习难改。几十年前的经历,尼王早已忘之脑后,还是找来术士们解梦。这些人也还是那么不争气,帮不了王,让尼王非常失望。无奈之中,忽又想起但以理来,急忙召见给王解梦。历史的雷同,绝非巧合,而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在某个方面一直不能得胜,几十年只做一道“信仰习题”呢?希望最后总能像尼王这次一样幡然醒悟,真正向上帝回转。毕竟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上帝还在等待!
“末后,那照我神的名,称为伯提沙撒的但以理来到我面前,他里头有圣神的灵,我将梦告诉他说......”这里尼王称的“我神”应是尼布神,“圣神”是复数。这两个称呼表明此时的尼布甲尼撒仍然是多神的信仰。这与他后来的信仰形成鲜明对比。他后来称上帝为“至高者”,说明他已经完全降服在这位既威严公义,又充满恩慈怜悯的宇宙独一真神耶和华的面前。这样的改变着实难能可贵,上帝也是无比欣慰,因此在《圣书》中给尼王一个不小的篇幅作见证,今天也留给我们做祂救赎大爱和大能的真实教材。
那么,这梦究竟是怎样的梦呢?尼王先看到一棵“极其高大”的树的画面。然后,画面开始动了。“那树渐长,而且坚固,高得顶天,从地极都能看见。叶子华美,果子甚多,可作众生的食物。田野的走兽卧在荫下,天空的飞鸟宿在枝上。凡有血气的都从这树得食。”(10-12)但还没等尼王看够,忽然“有一位守望的圣者从天而降,大声呼叫说:‘伐倒这树,砍下枝子,摇掉叶子,抛散果子,使走兽离开树下,飞鸟躲开树枝。’”真是繁华落尽一切凋零。但圣者的判语中却提到这棵大树的“树墩却要留在地内”,然后就把这棵树直接拟人化,说要让他与地上的兽一同吃草,经过七期。目的就是要教育世人认识到“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或立极卑微的人执掌国权。”就是上帝在掌管人间的历史,通过这漫长的历史,祂要使人认识到只有谦卑虚己的基督,借祂完全的舍己牺牲所建立的国度才是永恒的。
先知解梦,句句应验
(19-33)
对尼王个人和他的国家而言,上帝赐予的异梦带来的是严肃的警告与审判的信息,所以但以理在开始解梦之前,说了一句满含同情体恤的话,好让尼王有个心理准备。他说:“我主啊!愿这梦归与恨恶你的人,讲解归与你的敌人。”我们可以想象此时但以理的表情与神态。但以理的这一表现,似乎让我们感受到了上帝向人发出警告和宣布判语时的心情。祂是多么不希望人一直执迷不悟,在错误的路上狂奔下去啊!就像祂借以西结先知发出的恳劝一样:“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们转回,转回吧!离开恶道,何必死亡呢?”(结33:11)好在值得上帝欣慰的是,这尼布甲尼撒王虽然傲慢,但总还是“孺子可教”,最终回应了上帝的呼召,离开了恶道,没有灭亡。
1. 大树——尼王(巴比伦)
我们发现,但以理直接指出这棵大树代表尼王。他说:“王啊,这渐长又坚固的树,就是你,你的威势渐长及天,你的权柄管到地极。”我们不禁要问,上帝借树的形象警告尼王,但以理又直接解释这棵树代表尼王,尼王能明白吗?其实,在近东文化中,树常被用来代表世界秩序,而王则是实现这种秩序的人。或许上帝考虑到了这一点。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有相当证据使可以知道,其实上帝启示尼王所采用的是他所熟悉的片段。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别忘了但以理在巴比伦的位置,他是常常侍立在王面前的,他完全可以把上帝有关巴比伦的预言讲给尼布甲尼撒。但以理熟悉以西结的预言(参但9:2)。结31:3-9预言埃及国必如亚述一样被巴比伦刑罚。在此以西结用了“黎巴嫩的香柏树”比方亚述。他说“亚述王曾如利巴嫩中的香柏树,枝条荣美,影密如林,极其高大,树尖插入云中。众水使他生长,深水使他长大。……空中的飞鸟都在枝子上搭窝;田野的走兽都在枝条下生子;所有大国的人民都在它荫下居住……’”
这段描写是否和上帝给尼王的梦相似呢?还有更相似的。以西结继续说,后来这棵树被毁掉了。“它的枝条落在山间和一切谷中,它的枝子折断,落在地的一切河旁。地上的众民已经走去,离开它的荫下。”(参考结31:10-14)这就说明,这棵树代表的是亚述这个国家。
既然但以理熟悉亚述和埃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因此尼布甲尼撒有可能知道结31章的这段经文。因为这里特别提及埃及人被打败。当埃及被打败以后,但以理有可能会跟尼王讲述,上帝早已藉先知预言过此事。所以,但以理才会直接把这大树解释为尼王和他的巴比伦。而巴比伦良好的设施和繁荣的经济,给人民提供良好保护,以致人民都能安居乐业,正如大树的荫蔽作用一样。
2. 砍掉与保留
但是上天对巴比伦所发的命令却是“伐倒这树”,这说明巴比伦帝国将要出现一场动荡,国家将要由盛而衰。但同时,树墩却得以保留。这说明它还有再生、恢复的可能。伯14:7-9“树若被砍下,还可指望发芽,嫩枝生长不息,其根虽然衰老在地里,干也死在土中;及至得了水气,还要发芽,又长枝条,像新栽的树一样。”看来,砍掉树干是为了管教,保留树墩是为了让尼王悔改。不完全的砍掉与恩典的有意保留,这是上帝历来的做法和旨意,唯一希望的就是救赎我们。
所以,今天我们还保留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说我已经完全悔改好了,什么都明白了,不需要再学习什么真理了。其实,我们之所以被上帝保存,从某个方面恰恰说明,我们还有很多真理并不真正地认识,我们仍需要悔改。今天,主耶稣还在天上做我们的中保,祂向天父举起钉痕的手祈求说:“主啊,今年且留着,等我周围掘开土,加上粪;以后若结果子便罢,不然再把它砍了。”(路13:8-9)时下流行一句话说:你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其实,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享受生命,正是因为主耶稣的牺牲代赎的保释功能还在有效,不要忘记保罗所说我们“好象定死罪的囚犯”(林前4:9)。我们的今生不过就是一个死囚的保释期。既如此,行事为人该当如何,自然要好好思忖。上帝一切的宽容与怜悯都是为了领我们悔改,如果我们不珍惜,高傲地藐视祂的恩慈(罗2:4 ),那么上帝就要施行管教。若管教仍无济于事,那么判语就要宣布给我们:“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13:3、5)所以,我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3:8)
上帝管教尼王的时间是“七期”。在此学习期间,树墩要“用铁圈和铜圈箍住”,表明他的国要被保留,不致分裂败亡。等尼王学到了教训,至高的上帝依然会再次眷顾他。那么,该怎样理解这里的“七期”呢?
关于这里的“七期”,复临先贤们,如米勒尔、安德烈、怀雅各等人认为有双重的含义。一是实际历史性的含义,二是属灵性预言。米勒尔在他的《上帝子民因罪所受“七期”之惩罚》中这样写道:
“尼布甲尼撒梦中的‘七期’,在七年之后就应验了。因为在上帝面前骄横自大,尼布甲尼撒被赶到田野,吃草如牛,直到七年为满,他学到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这段历史,乃是骄傲自大的上帝子民的前车之鉴,他们若拒绝上帝对他们的改变,自以为有能力可随心所欲,那么,他们也会象尼布甲尼撒一样,要被赶到田野去与兽同居(即世上的国中),直到他们学到上帝的治权,以及祂随己意而行。尼布甲尼撒的七期,作为历史与前车之鉴,在七年中应验了;但对这些子民的七期,作为预言,将在七个预言年中应验,即七个360年,共2520年;七期的一半,在《但以理书》中被称为三年半,在启12:6中,是1260天(要在这么多年中应验)。另见启12:14;13:5。四十二个月就是2520的一半,因为两倍的1260等于2520。所以,总的意思就是,上帝的子民要与兽,或世界的王,同居七期,即2520年;其中的一半,要在字面上的巴比伦挟制下度过,即世上的王的统治下,度过1260年;而另一半,即另一个1260年,将在奥秘的巴比伦,即全地的可憎的大淫妇之下度过;两下相加,共2520年。因此,上帝的子民必因他们的罪受罚,填满基督所受的苦难,然后才能从一切敌人手中获得拯救,进入从立定地的根基以来为他们准备的荣耀的国。”[ William Miller, “On the Punishment of thePeople of God Seven Times for their Sins”, in Miller'sWorks, Volume 2, Evidence from Scripture and History of the Second Coming ofChrist about the Year 1843, Words of Adventist Pioneers in Ellen G. WhiteWritings (Comprehesive Research Edition, 2008). ]
照米勒尔的研究,当以色列反叛上帝时,咒诅就临到他们了(但9:11;利28:26)。因以色列国分裂为南国与北国,因此,这咒诅也有两个起头,前后相隔46年。北国从公元前723年被掳到亚述(赛10:5)开始算起,2520年的终点是1798年;而南国从公元前677年玛拿西被掳到巴比伦开始算起(王下20:21;代下35:11),终点为1844年(请参考2520年时间预言表)。
从尼布甲尼撒前一次所收到的异象来看,异象中的内容,不仅涉及巴比伦王国,而且关乎到整个世界,直到基督得国复临。本章中的异象,虽以树为喻,以七年为期,但我们也可以理解到这里包含对世界与上帝子民的预言。(注:启17与18章提到的巴比伦是普世性的)。
2520年时间预言表
而如果我们把尼王这些经文的经历与启13:3对照,发现巴比伦好像也受了死伤,但后来也被医好了,只不过《启示录》中的巴比伦死伤被医好和这里的巴比伦王死伤被医好,效果不一样。启13章采用了这里的典故。
4. 异像的目的(17)
上帝赐下异梦的目的是什么呢?圣书说“这是守望者所发的命,圣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或立极卑微的人执掌国权。”这个“极卑微的人”指的是谁?有可能指但9章所说的这一位“受膏君”,因为只有祂才是最卑微的。上帝要让祂执掌王权,祂的王权存到永远。
人的权威和上帝的权能
1. 人的权威和上帝的权能的关系
虽然人的权威和上帝的权能之间,时而统一,时而对立,但尼布甲尼撒王的经历表明,人的威权最终要降服在上帝的威权之下,世人没有办法阻拦上帝的手。37节说,“凡属于骄傲的,上帝都能使他降为卑。”这表明了上帝的治权。
在此我们还看到了与上帝的治权相关的一个主题——审判。
审判是《但以理书》从头到尾的核心主题。就连“但以理”名字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也是“上帝是我的审判”。我们发现,本书第一章是对犹大国的审判。第二章尼王发出死亡令,要把所有的哲士通通杀掉,结果但以理却被高升。可见,上帝在这过程中间施行了审判。王的审判是要求人被杀,但是上帝的审判是保护他的子民,并且使他们被高举。第三章重述了这一题旨,这一章是对真假崇拜的审判。三位犹太青年,因为拒不拜金像而面临尼王的火窑审判,可是最后三人竟被高举。所以,人的审判是让人死,而上帝的王权让信靠祂的人高升。第四章是上帝对尼布甲尼撒的管教(审判),最后尼王的理智和权柄获得恢复。这都是上帝执行审判的结果。所以,我们在第四章发现上帝在这里的审判是有条件的审判。如果尼布甲尼撒施行公义和怜悯的话,说不定他和他国的平安可以延长(但4:27)。
结语
亲爱的听众朋友,通过尼布甲尼撒王的故事,你是否学得了宝贵的教训了呢?实际上,由于撒旦的引诱、始祖的犯罪,整个地球就像主讲的迷羊比喻中那走失的一只,我们都无一例外地失迷了。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自己是谁家的孩子,不知自己家在何处,不知人生意义何在。在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今生的骄傲的诱惑与驱策之下,我们自高自傲,无视创造主的存在,醉生梦死地在死亡的路上狂奔……但是上帝早已拟定了把我们寻找回来的计划,祂的救赎就是恢复和回归。祂早已定准了我们的疆界和年限——你何时出生,姓甚名谁,家居何处,是男是女……祂都要引导我们踏上回家的道路。为此,祂在我们的人生中守候着,给我们预备各种机会,允许我们经历各种境遇,为要我们寻求祂,或者能够揣摩而得。其实,祂离我们个人不远,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参徒17:26-28)
如果今天你通过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失而复归的故事,引你思考自己的人生,得蒙圣灵启迪,愿意接受上帝的引领和管教,也踏上回归上帝与天国的路途,那么,请你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上帝的圣言——《圣书》,寻求基督这位为来救赎我们,放下已有的与上帝同等的地位,虚己谦卑,甘心走下宇宙的宝座,“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谦卑的救主(腓2:7-8)。所以,上帝要将祂升为至高,立这位“极卑微的人执掌永恒国度的国权。人类一切的历史,我们人生的一切的经历,都是希望我们明白上帝的旨意与拯救,使我们不再迷失。亲爱的听众朋友、弟兄姐妹,我们或许曾经迷茫,或许现在仍在彷徨,但请你转向,你会听见天父上帝的召唤,祂正急切地等待我们这失而复得的孩子回家,此时我们就可以回应祂!
本章作业问题
思考题
1.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面对这火窑的试炼,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们要如何预备自己克服可能发生的任何类似的试炼?
2.尼布甲尼撒建立大金像有何动机?
作业习题
1.如果尼王设立的金像有预表性的意义,试用以经解经的方式找出“六”在圣书中所有可能的意义。
2.如有人挑战你,说《圣书》只不过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写出来的骗人的信仰的书,你要如何回答?可用本章的例子来辩护你的立场,却不限于本章所列出的资料(历史和考古的根据等等)。
3.为什么尼王要人崇拜全金的金像?他有什么企图?
小组讨论题
1.你有无遇过与这三个犹太青年人类似的逼迫?试说出你的经验。
2.比较本章提及的乐器和犹太人在上帝圣殿崇拜时用的乐器。用世俗化的音乐崇拜真神,和用圣乐崇拜假神,何者更邪恶些?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福音中国学习更多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